唐朝的田赋制度是怎样的?「仁勇调」是怎么来的?
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人,除了看文学、武侠、内政、外交,他最关心的是国家对人民好不好。除了乱世,一个人的生活靠什么?那么毫无疑问,这个朝代的税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朝的税制,看看唐朝的农民一年要交多少税。
一般租制:富人可以很富,穷人不能太穷。
中学历史课上,我们学过唐朝的田赋制度叫“租佃制”。
租金是多少?
假设你是男性,生于初唐。到了18岁,国家给你100亩地。
100亩土地中,有20亩叫永恒之地,可以传给后代,相当于你家的私有财产。另外80亩土地,叫库本登,60岁以后会归还给这个国家,相当于租给你,但是你要交税。
你付多少税?每年2石小米上缴国家,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大约200斤小米。
这个税负可以说很轻了。要缴纳的收入比例是40%的税,也就是40公斤的收成,1公斤的税。汉代税率为30.1%,已经大幅降低。
这个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叫“租”。
你可以在心里算算,如果你有100亩地,是什么概念?立场坚定的小地主。
虽然80亩土地将被收归国有,但20亩永久农田已经被你们家三代人私有。
但是请注意,你不能随意买卖你的生意。除非是特殊情况:逝者无家可归,可以安葬,永恒的农田可以出售。
看似不免费,其实是好事。不私自卖地,可以防止土地被兼并,害群之马破产。
唐初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田地分给百姓?
这其实是北魏“均田制”的延续。北魏时期,北方多次爆发战争,人民流离失所。导致大量田地荒废,国家税收也减少,入不敷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北魏政府控制土地,分发给农民,农民向国家纳税,并承担一定的兵役和徭役。
唐朝建立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
隋战后,唐力统一全国,民生萧条,人口不足300万,比隋朝鼎盛时期的900万少了三分之二。
人口锐减,大部分土地贫瘠。因此,唐朝继续实行“均田制”,分田于民,减少赋税,迅速恢复生产,国力增强。
什么是平庸?
和谐是徭役和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劳动。
一个国家,总有很多公共工程,从修建长城等国防设施,到修建道路、运河,当然还有宫殿、衙门。
那时候没有全职工人,人要为他们服务。每个朝代都是这样。
那么,如果你是唐朝的农民,一年服几天役?不,超过20天。如果有闰月年,加两天。相比汉朝的30天,大大减轻了你的负担。
今年这个国家项目少了,不需要服务怎么办?然后你需要支付3英尺的丝绸,或3英尺7英寸5美分的布料20天。历史上对此有一个术语,叫做“为老百姓而战”。
相反,如果今年政府项目多,除了20天义务劳动,还会要求你提供更多服务吗?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吃亏的。再过25天,家里的“转学学费”就不用交了。30天额外服务后,您的家人将免交房租和衣服。
政府规定每年额外劳动不得超过30天。
什么是屠杀?
家里的男人在田里种田,女人在家养蚕织布。
那么,我们的女同胞是不是也应该为国家做点贡献呢?
为国家贡献布帛是很重要的。
每家要交二十肘丝,三两棉或两肘布,三斤大麻,称为“刁”。
汉唐税制之比较
本文介绍了汉唐时期的税收制度。
在汉朝,文婧的统治也是一个典型的轻税重税的例子。汉文帝甚至创造了一个历史:167年前,他颁布了“废除田赋”,免除全国地租的圣旨。
但是,汉代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所以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士绅的庄园有一万亩,穷人是一锥之地,只能租地主的地种田。最多向房东收取十分之五的租金,但只向国家缴纳三十分之一。
结果,富农和贫农都吃了亏。
除了田地,盐、铁等行业都是由私人商人经营的。
但到汉武帝时,国家经常对外作战,军费猛增,国库入不敷出。我该怎么办?汉武帝想出一个办法:让商人捐钱。
从自己包里拿钱更难。商人是不会主动捐款的。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退兵了。在整个世界之下,这是否意味着我拥有所有的土地,山脉,河流和海洋?我允许你在海里制造盐和铁。国家现在需要,你不想出力吗?
嗯,自然资源收归国有,民企关闭,盐铁转制为国企,收入归国库。
这种“盐铁政策”混淆了人们的经济发展,防止人们变得过于富裕。
另一方面,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底层民众非常贫困。
相比之下,唐代的租佃制度使人们能够“耕者有其田”。丁有天,丁有家,老婆孩子都是热炕头,挺好的。
在商业上,初唐没有限制。商人相对自由,不用交税。当然价格位置很低,农民和工商业排在最后。
这样,唐朝的富人可以很有钱,穷人却不会让你太穷。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个理想人物的生活仅限于初唐时期。
为什么?往下看。
寻租的崩溃
任何好的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租金和公平问题。
首先,没有足够的土地。
初唐的土地分配政策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早期由于人口少,土地少,政府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农民。
但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恢复,人口会增加,私有的永久农田会代代相传。所以分配的土地会减少。
贞观年间,唐朝人口只有300万左右。到武则天统治的第一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达到61.5万。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达到顶峰,超过900万。
人口增加了两倍,但土地却只有这么多。所以新增人口不能保证100亩土地。
但不合理的是,房租和平庸是按定额收费的。
换句话说,你家的土地虽然减少了,但是分配给你的税收并没有减少。
谁能受得了这个?
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一些底层的穷人不得不逃离以避税。
二是不需要纳税的特权阶层开始吞并土地。
在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不需要纳税的特权阶层。
唐朝有两种人,“无阶级”和“无阶级”。
阶级只是普通人。不好意思,在一个国家,买菜是要花钱的。
一个无阶级家庭拥有大片土地。比如你是有爵位的贵族,或者你是有五个以上爵位的官员,你可以得到五到一百公顷的永佃土地。你是一个有战功的军人,根据你的级别可以分到60亩到30公顷的长野田。重点是,你不用交税。
除了那些没有t的贵族和官员。
一些老师尽力获得名声和成功。当他们有一份全职工作或成为僧侣时,他们就成为免费教师。
此外,土地虽然不能随意买卖,但一些底层的普通百姓也无法与之相处,只好将土地产权私下转让给非阶级家庭,政府难以管理。
因此,土地兼并的历史问题在唐代仍然存在。
最后,租金调整的大问题:会计统计。
租金和平庸基调的顺利实施,靠的是严格的账目。
你应该向你的家庭收取多少房租和调节费是以户口为准的。除了户籍,还有一个统计健康男性的“账本”。按照这本书的说法,“庸才”或“徭役”是送来的。
唐朝的规矩是一年记账一次,三年记账一次。
账目分三份,一份给县,一份给州,一份给家庭。
这份工作不容易。
这么大的国家,频繁的调查、登记、变更、校对,很麻烦。
即使在现代社会,有了道路、汽车、电脑和通讯设备,每隔几年就要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很多黑人家庭。
试想一下,在古代,交通工具基本都是步行,没有摩托车和汽车,基层公务员也很少。最重要的是,记录基本靠纸,但是纸很贵。没有多少底纸给你用。
在今年的热门电影《长安十二时辰》中,你还记得徐彬造纸术的情节吗?
徐彬卖掉了他的永业田,只是为了制造更先进的纸张,因为原始纸张无法提供政府文件。他认为这是关系到世界民生的大事。
女士们,老师们,确实如此。汉唐时期上层社会为什么被大家族垄断?因为如果你是个穷孩子,你就不识字——你能打印什么样的纸?
嗯,徐彬是个好同志。
反正在交通不便、人员不足、纸张不足的困难条件下,初期员工依然能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地工作。需要多长时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比如你们村有个老人到了60岁或者去世了,名字没有及时卖掉,80亩库本丹没有及时回收再分配。有18岁以上子女,但无人登记,未及时批地;离村子很远有两户人家。申请人一看,发现我无处可去。我不能去。
总之导致漏账的因素太多了。
以上三个主要原因,逐渐导致了地租的瓦解和平庸制度的产生。
安史之乱爆发,百姓再次大规模流离失所,地方之乱使租佃和庸政无法彻底实现。
于是,唐朝中后期诞生了另一种税制。
两种税制
在唐德宗时期,杨彦总理制定了一个新的经济政策:两种税收制度。
为了避免大家混淆,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特征:
首先,政府将把它想花的税收分配给国家。
过去,税收是按固定税率征收的。现在情况变了。政府根据前几年的支出,先制定下一年的预算,然后将总预算分配到各个地区。
说实话,按照政府的初衷,这是为了“量入为出”,防止对老百姓的无限制剥削。但是,一旦在现实中实施,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唐朝中前期好,国泰民安,政府花的钱可能不会太差。但中后期,军区独立,皇权削弱,甚至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很难说要花多少钱。一旦财政吃紧,征收附加税是必然的。另一种分配很容易导致敲诈,人们将会受害。
所以有人想知道为什么中后期的皇帝,以及一些勇猛的将领,都不能接受不听指挥的领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钱没打仗。
二是户籍自由流动,有多少土地,就交多少税。
在这一点上,官方的说法是:家无主无对象,活观单薄。
你什么意思?总之,你从陕西来到四川,然后在四川定居,成为一个四川人,不管你是主人还是客人。
那很好。毕竟现在把户口转到外地是很难的。唐朝有两套税制,可以自由流动。
但缺点是在那些肥沃辽阔的地区,人口不断增加,税收分散,但家庭很少。
在那些贫困地区,可能村里一半的人都搬走了,但是当地的税率还是很高。一旦评估,五个家庭必须承担十个家庭的税收。
谁能受得了?无力反抗,所以剩下的五个家庭也可能被迫逃离。
两个税制也说没人在偏僻的地方,贫富有别。
以前不管你家有多少土地,不管你家是富是贫,你家都交固定的税。
现在不同了。你将被尽可能多地征税。
另一方面,政府不再给你土地,土地开始自由合并。你是地主还是贫农,就看你的本事了。
结果又回到了汉朝的老路。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此外,达官贵人会想尽办法隐藏自己的土地和财产,从而减少税收。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农民不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让地主开发。
我不禁感叹:吃亏的永远是老百姓。
三、租金调整为一次,每年征收两次。
如前所述,租金调整依赖于严格的账目统计,分为三项,必然给执行带来麻烦。
两个税制一出现就直接合二为一,然后直接收钱。夏秋系列。
没错。我再也不会接受你的食物和衣服了。我会把它换成钱。
好了,政府省事了,满意了。
但是人们并不满意。
以前我出200斤小米,现在你要我出500块。我不仅会在市场上卖小米,还会被奸商骗。本来一斤小米要两块钱,现在买家串通只给我一斤。
对我来说太难了,但我别无选择,只能低价卖掉,把钱捐给国家。
这还不是两个税制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租税合一的原税。可以说,当国家再次需要服务时,政府就应该花钱雇人。但是,政府忘记了,有徭役的时候,人民还是可以服役的。
这太过分了。
宋朝王安石变法也要求免税,其实是变相的重复征收。老教师司马光反对变法的理由是,社会财富是一定的,国家多了,人民就穷了。国少民富。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取决于其统治者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