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辽史家有什么特点?

契丹辽史馆制度是在与中原交流的过程中,仿照汉政权,与契丹政权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其史官既有历代史官的特点,又有不同于中原汉族史官的民族特色。一、契丹辽史官多为兼职契丹辽史官,按史官类型可分为笔记官和史官。16人考上国史,其中15人是兼职行政人员。做笔记的官员也是如此,例如,知止的诰就是官邸的主要兼职官员。也有笔记官和史官兼任的情况。也有非历史学家,如名人、文学学者,多为皇族。任命他们参与修史,便于对修史的监督,是契丹辽加强对修史控制的表现。第二,契丹史家的数量增加了。契丹辽从事记笔记、编史的史家有数百人。以下八位有著述的知名史家,可考的有四位是契丹或给了本国姓氏的。

石云,字梦奇,辽代南京(今属北京)人,家世不详。从小我就谦虚,勤奋,好学。我闭门学习了20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虽然不认识老乡,但是学习上进步很大。同年初年,十六州被辽获得后,为选拔人才,招募新附之人,首次举行科举考试,晋升为秀才。虽然只是一个维护公共秩序的基层胥吏,但他进入仕途,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逐渐获得了宠爱和重用。947年,叶鲁德光改国号为大辽,“圣旨,将军礼仪”。忍痛迁翰林学士,掌握起草圣旨,“出入禁挞十余年。”厌倦了官至唐朝,又是北府兵宰相,再加上同样的政事。干衡初(979年),史方随丞相监修国史,在他的主持下,开始编修实录。

这次编纂的记录包括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五个朝代,编纂于同治八年(990),共20卷* * *,九年正月(991)赫然在目。这是著名的《通河录》,圣上称赞其美,“加政令以赐之。2.邢保普,辽代颍州(今山西应县)人。他父亲的官员是刑部大夫。母亲陈,涉猎经史,尤擅吟诵。他师从母亲,师从博古,以儒学闻名。保宁初(969年)放弃政事,下圣旨,迁翰林学士,增设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后迁翰林学士,承担使命,使其独自承担秘命,并在当时获得荣誉。赵峰和施芳是统一与和谐记录中的同修。

卢野成淑,字喜吟,小字刘晨,继父家之后的皇族。年轻好学,读书过目不忘。擅长契丹语和汉语,尤其擅长诗歌。重城之初,补证印夫,我迁学士。兴宗曾命舒城和韩笑贾女分别撰写《四季忆乐福》,大受赞赏。他还被命令写一份文件,描述北院国王俞樾的功绩,并在上京的小虫寺立了一块石头。耶律舒城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对国史、礼仪、刑罚、医学都非常精通。“进入禁区,就可以参与辩论。”崇熙十三年(1044),奉命与翰林杜林聆烨小韩佳奴一起,从崇熙收集远代可汗事迹,撰写《末世以来国家事迹及帝王实录》二十卷。十五年(1046),与萧合撰《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