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历史研究:姓氏是否固化了社会阶层?
中国是最早引入姓氏的国家之一。周朝以前,贵族除了姓氏外,还经常以国家和官职为姓氏。一般人只有名,没有姓,没有姓。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姓与姓的区别逐渐模糊。战国以后,平民也有姓氏,人民成为人民的总称。秦汉以后,姓与姓合而为一,故称“姓”。唐宋以后,中国的姓氏学逐渐成型~
具体来说,他们以长江下游的县为基本单位。如果一个姓氏在1645到1905之间考上举人的人数占全县举人总数的5倍以上,那么这个姓氏就是该地区的精英姓氏;一旦确定了每个精英姓氏,每十年计算一次这些精英姓氏占其在样本范围内总人口的比例,看前者比后者高多少倍。结果显示,清代前期,精英姓氏占总人口的比例在8倍以上,乾隆末年保持在4倍左右,民国时期下降到2倍左右,最近又下降到1.5倍(对于民国及1.949以后,他们以考上北大、清华等大学而不做陪审员来定义精英)。可见,宗姓一旦进入精英阶层,社会阶层可以跨朝代、跨制度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