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冶金的历史发展
中国在北宋时期用湿法(胆铜法)生产铜。据宋史、艺文记载,有《浸铜略》一卷,但已失传。1752年,西班牙力拓开始湿法生产铜。工艺与北宋的胆铜工艺基本相同,其重要进步是将硫化铜矿石由自然风化改为人工焙烧。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古米舍夫斯基(гумещевсий)矿也开始采用湿法生产铜。1889年湿法生产氧化铝,然后湿法生产锌、金、银、钴、镍等植物。
二战后,湿法冶金技术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矿物中提取铀的技术有了很大发展;②1954年,加拿大硫化镍、钴、铜矿加压湿法冶金技术研究成功并投产;③20世纪50年代以来,稀有金属和半导体材料(锗、镓等)的提取技术。)发展迅速;④传统的水解、沉淀、置换等分离纯化技术逐渐被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新技术所取代。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了一个研究所谓无污染冶金的高潮。以硫化铜矿的湿法处理为例,成功的方法有:①仲裁者法,即低压氨浸、萃取分离、残渣浮选。硫产品的形式是(NH4)2SO4或CaSO4。②加压硫酸浸出法,硫产品85%为元素硫。(3)氯化铁浸出法,即氯化铁浸出、溶剂萃取和电积。超过95%的硫产品是元素硫。④谢里特·高尔顿法,即加压氨浸法。硫产品的形式是(NH4)2SO4或CaSO4。⑤ R.L.E .(焙烧-浸出-电积)法,即焙烧-浸出-电积法。硫产品是硫酸钙或硫酸。这些方法可以消除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同时可以综合回收原料中的硫,这一点已被中试所证实。
湿法炼锌方面,1981在加拿大建有直接加压湿法炼锌车间。硫化锌精矿不经氧化焙烧直接浸出,可节省25%的投资,并消除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硫产品是元素硫,回收率为96%。原理流程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