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财政的历史

赤字财政从1929到1933,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了。为了解释和挽救危机,赤字预算理论相继出现,其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财政平衡不是国家财政管理的原则,债务的多少也不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稳定的标准。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长期萧条和危机,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为了促进就业和消除危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举办公共项目,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军事订单,并通过扩大国家预算支出支付出口补贴。国家实施这些政策必然会出现赤字,但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缓解或消除经济危机。二战后,许多西方国家采用这一政策。然而,赤字财政并没有真正消除危机,反而造成了不断的通货膨胀。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严重问题。

赤字意味着收支平衡。财政赤字,预算多出来的部分,会随着国库的支出流入国内社会;贸易逆差,即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也称为收入超额和多余的钱,随着国际贸易流入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