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三厂的标志性建筑
以前镇上全是平房,远远就能看到钟楼。感觉雄伟而高耸。现在高楼多了,钟楼也不再伟岸。但人们说起三厂,一定会提到钟楼。因为钟楼,只有三家工厂。
说到这里,钟楼还是大有可为的。
清末状元张謇一生创办了数十家企业,形成了农工商三足鼎立的盛达资本集团。著名的盛达纺织三厂坐落在他的家乡海门,纺织三厂的所在地成为第三个工厂镇。这个城镇是由一家工厂形成的,但它是。
小镇是以工厂为中心的街道,半个小镇都是工厂。为了满足工厂员工的生活需求,在河的对面形成了一条街道来保护工厂。现在的老街早已不复存在,但老一辈的人还是有这样的印象,狭窄的青石街,两边都是人,走两步就能进入对面,街上的景象和他的没什么区别。
小城中值得一提的是张謇的恶心作品——盛达三厂。
老盛达第三工厂非常壮观。工厂被胡昶河环绕,大门是宏伟的钟楼。钟楼两侧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柱的木桥可通过钟楼进入工厂。
工厂包罗万象,只是一个小社会。有货运码头,船只火车频繁,直达青龙码头,再到上海达达码头。在民国初期,这可是件大事。
工厂的大烟囱是小镇人的衣食。一天三次的风笛声,催促着小镇人去工作,为生存而努力。
厂里的车间是纺织厂专用的齿形车间,隆隆的声音向世人展示着工厂的实力。生活区和办公区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三四个院子。在院子里,花园享受桌子和阳台是相连的。
在工厂的西南面有一个大花园。花园中央的小院就像一座“小桥流水”。很小很独特,应该是当时老板住的地方。到了七八十年代,这里已经改成了职工疗养院:一个有四个入口的小院,青砖灰瓦,一条长走廊,巧妙的屋檐,周围是一条小河疗养院,院前一座精致的小桥通向大花园。园内造型各异的冬青树环绕的草坪,相思藤组成的凉亭下铺着石凳的走廊。这是镇上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玩捉迷藏,捉迷藏和放风筝。在备灾的时候,在花园里挖了一条很大的隧道,挖隧道的废泥堆在花园的一个角落里成了假山,也是隧道的出口,记录了镇上孩子们的快乐。那时候县城还没有公园,花园对镇上的娃娃们来说是一笔巨款。
如今房子已经在了,却面目全非,成了不毛之地,很可惜。
花园解放后修建的工人聚会场所是镇上人民娱乐活动的中心。电影、演出、会议放映,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十分热闹。每次看电影,或者等电影开始,或者演完之后,我都要在花园里有一出戏,才算完美。
镇上的小学以前是个大四合院,以前是状元办的刺绣学校,后来是学生子弟学校。漂亮的青砖房由长长的走廊相连,青石铺成,后院有个小花园,有点老式的庄园。
早在六十年代,火车就已经成了钟摆,只剩下无轨的火车轨道,男孩子们在那里打拼。青龙港码头依旧辉煌,是通往上海的必经之路,连接着时尚与外界的热闹。当时头顶上盘旋着不知名的水鸟,猪和牛,偶尔还有海市蜃楼。
如今,盛达三厂已不再辉煌,但钟楼已经矗立,却有点落寞。从钟楼上望去,旧厂房和民国时期的建筑看起来像是暮年的老人,只有工厂里的遮荫树还活着,告诉人们这是一片风水宝地。
如果,我的意思是,如果,如果现在重建,旧厂房可能会做成博物馆,记录大学生和小镇的历史,小镇孩子的天堂,可以成为下一代的福地。坐在民国初年的绿皮车里,一路听着状元的故事,乘着游艇在青龙码头游览长江,长江水依旧清澈。我敢说这个小镇不比其他风景古镇差。钟楼依然保护着小镇的人们,依然是小镇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