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历史演变

常州是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距今6000多年,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相互叠加。天宁区青龙镇潘家塘、西江塘、刘村聚落遗址发现于1976,距今5500多年。下层属马家浜文化期,浅层属崧泽文化期。戚墅堰区丁彦乡排木村附近的长洲果园遗址发现于1986,距今5000多年,属于马家浜文化晚期。武进区路征镇黄三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于良渚文化时期。

常州作为吴国的疆域,从吴太伯南下周宪路到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流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3200多年。常州武进区燕城遗址是我国保存最早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城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三城三河的古城,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郾城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越绝书》:“毗陵郡程楠,故古地也淹。”在古代,“选”和“溺”两个字是相通的。阿曼尼国属于商和殷,现在山东曲阜县以东有李嫣,也就是李嫣,就是阿曼尼国的所在地。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阿满人与武康、普古人、东夷人一起反叛周朝。三年,周杀了吴庚,举行选举,灭了。颜、遗民南逃,停留于江淮之间,后至太湖流域。正是在这个时候,盐城被称为古代泛滥之地。此外,武进区还有春秋时期的河吕城和城遗址。

春秋末期(公元前547年),吴王寿孟的第四子季札被封鄢陵城,从此开始了2500多年的历史,年表准确,地名确切。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延陵改为毗陵。毗陵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了506年,从县治到三国吴嘉和三年(234年)毗陵典农队长定田耕种统一各郡,到西晋大康二年(281),期间虽在王莽执政时进行了改革,但东汉时只有14。毗陵郡曾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鄢陵、毗陵、济阳(江阴、张家港西部)、无锡,是江南大郡。因打桩而得名的江南大岗——打桩岗就坐落在这里。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岳(司马岳)之讳,将毗陵改为金陵,金陵之名沿用290余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绅纷纷南迁,占据大片区域,设立侨治郡县。武进县一度有兰陵县、兰陵县,金陵县有宫铃县、东关县、古牧县,先后被废,直至南朝末年。

文帝三年(583年)废郡,郡归国家统一。开帝九年(589),在常熟县设常州,后常熟县被割入苏州,后常州迁至金陵,常州之名由此开始。此后虽先后更名为毗陵、金陵、长春、常州,但时间很短,常州这一名称无论渗透、希望、推广、政府、编制都用了近65438+。

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常州被提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宋代常州属于浙西道。

元十四年(1277)晋升常州道,属江浙两省,辖金陵县、武进县,领金陵、武进两县及宜兴、无锡。郑铮十七年(1357),朱元璋同年改称长春府、长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武进另设阳湖,无锡另设金匮,宜兴另设荆溪河,原江阴、靖江共管八郡,故称“中吴应辅,八城皆名”。

1953 65438+10月1,常州是省会城市。

1958,镇江地区更名为常州地区,机构由镇江迁至常州。常州市归常州区领导。

1959常州地区改为镇江地区,机构仍由常州迁至镇江市。常州隶属于浈江区。

1960年,浈江区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

1962,常州改为省辖市。武进县隶属浈江区领导。

1983实行市管县体制,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三县划归常州市领导。市区有光华、天宁、钟楼、戚墅堰、郊区五个市辖区。常州下辖3县5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