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的发展历史

世界象棋锦标赛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奥地利人斯坦尼茨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位现代国际象棋大师。他在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中以1886击败德国人阿道夫·安德森,成为第一个正式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1894年,德国棋手拉斯克击败斯坦尼茨,成为新的冠军,直到1921被古巴棋手卡帕布兰卡击败。但卡帕布兰卡仅仅是1的冠军,就被法国人阿列欣拉下了宝座。阿莱克辛在1935年被荷兰人尤伟夺走了1的冠军,但他在两年后从尤伟手中夺回了冠军,并一直保持到1946年去世。

从65438年到0946年,22岁的国际象棋联合会(FIDE)开始全面管理世界象棋比赛,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象棋比赛规则,并开始举办“象棋奥林匹克大赛”和各种级别的锦标赛。战后,世界象棋锦标赛几乎成了前苏联的天下。从1948开始,除了美国选手费舍尔在1972获得了1的冠军外,其余的冠军都被前苏联选手博特文尼克、斯米斯洛夫、塔尔、彼得罗相和斯帕斯基占据。其中,亚美尼亚籍的彼得罗相(petrosyan)保持了6年的世界冠军头衔,被称为“铁棋手”;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这两位俄罗斯超级高手,从1975开始就长期是世界冠军。从1993开始,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格局被打破。从1993到2006年,国际象棋界一直有两个世界冠军。这两个世界冠军来自两个对立的国际组织。一个是历史悠久的国际象棋联合会(FIDE),这是唯一一个拥有超过65,438+070个成员国的官方组织。另一个组织是卡斯帕罗夫和肖特在1993年离开国际象棋联合会后成立的职业象棋协会(PCA)。

追溯世界棋坛的混沌起源,要从1984年卡斯帕罗夫向老棋王卡尔波夫挑战世界棋王称号说起。人们称它们为“小卡片”和“大卡片”。在1984到1990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卡尔”* * *五次争霸,144场,小卡以20胜18和106略领先。

怨恨:没有赢家的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

老棋王费希尔悄然退赛后,卡尔波夫带着不战而胜的遗憾称霸了国际象棋界九年。直到1984年,卡尔波夫“独孤求败”的辉煌历史终于被年仅21岁的卡斯帕罗夫威胁。这场战斗持续了5个多月,两人战了48盘,连下17盘,创下了象棋史上最长对局的纪录。

1984年9月,卡斯帕罗夫和卡尔波夫在莫斯科第一次相撞。按照这场战争的规则,平局不计分,场次不限。两者中第一个赢得六场比赛的人可以赢得世界冠军的称号。

到了第42场,“两卡”达到了最大的身心承受能力,总场次达到了35场。对此,前世界冠军塔尔指出,为了避免类似的“无限”抽签现象,国际象棋联合会应该使用原来的规则,即最多24局,第一个打出12.5分的棋手获胜。

沉闷的平局一直持续到第48局,卡斯帕罗夫出人意料地连扳两局。就在卡尔波夫提议推迟第49届比赛时,当时的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弗洛伦西奥·坎波马内斯站了出来。1985 2月15日,坎波曼内斯在莫斯科一家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在卡尔进行的国际象棋男子世界锦标赛结束。同年,按照最多24场比赛的老规矩,在“两证”之间重启了世锦赛比赛。

坎波曼尼斯的决定立即在国际象棋界引起轩然大波。卡斯帕罗夫对韩束的决定最为愤怒,本应是“受益者”的卡尔波夫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为了平息“卡尔”的不满,坎波曼人与他们谈判了1多个小时。最后,坎斯宣布卡尔波夫已经接受了这个决定,卡斯帕罗夫将服从这个决定。愤怒的卡斯帕罗夫指责卡尔波夫与坎普曼人勾结。这件事在卡斯帕罗夫心中种下了对国际象棋联合会的不满之火。

9月2日,1985,第二届卡尔世界锦标赛在莫斯科拉开帷幕。卡斯帕罗夫最终在24场比赛后夺冠,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男子象棋世界冠军。

从此卡斯帕罗夫称霸国际象棋界15年。即使失去了世界冠军的头衔,他仍然是国际象棋联合会级别最高的选手。1986、1987、1990年,卡尔波夫三次发动复辟战争。虽然还在肆虐,但卡斯帕罗夫的地位难以撼动。卡尔波夫的复辟战争都以失败告终。直到2002年2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卡尔”快棋赛,卡尔波夫才报了前五场慢棋输给卡斯帕罗夫的一箭之仇。

挣扎:宗师会中途夭折

1987“卡尔”第四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国际象棋世界领导组织国际足联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卡斯帕罗夫与比利时热爱国际象棋的百万富翁柯克共同成立了“大师协会”,旨在让棋手在高水平比赛中拥有更多自主权。“国际象棋大师协会”成立时只有8名成员。虽然人数稀少,但都是世界棋坛有影响力的人物。卡斯帕罗夫是这个敌对组织的主席。到1989年5月,协会扩大到243人,1989年创办了第一届世界杯国际象棋个人冠军系列赛。

不幸的是,卡斯帕罗夫引以为傲的“大师协会”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发挥作用。最终,凭借外交上的“铁腕”,坎波曼尼斯轻而易举地将大师协会变成了一个只能在国际象棋联合会之下获得些许自由的下属组织。盛怒之下,卡斯帕罗夫辞去主席职务,退出“大师协会”。

拆分文章:两个棋王* * *在同一个世界。

1993年的秋天,世界象棋界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两次男子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几乎同时举行。9月7日,卡斯帕罗夫和肖特在伦敦进行了第一场比赛,而在此前一天,卡尔波夫和蒂曼的战斗已经在荷兰兹沃勒打响。

在与国际象棋联合会长期“和平* * *”之后,卡斯帕罗夫和肖特在1993年“揭竿而起”,发表联合声明拒绝国际象棋联合会对他们世界冠军的安排,并在脱离国际象棋联合会后自行成立了国际职业象棋协会(PCA)。对于卡斯帕罗夫和肖特的举动,统治国际象棋界多年的国际象棋联合会自然不能掉以轻心。3月23日,国际象棋联合会宣布,候选人赛亚军卡尔波夫和蒂曼将正式参加当年的世界锦标赛。两个月后,国际象棋联合会宣布取消卡斯帕罗夫和肖特的世界冠军和挑战者资格。同年秋,在这个前提下产生了两届世界冠军赛。卡斯帕罗夫成为职业象棋协会的世界冠军,卡尔波夫成为世界象棋联合会的世界冠军。

希望:2002年布拉格协议

2002年初,极具外交手腕的美国前棋王塞拉万主动充当了卡斯帕罗夫与国际象棋联合会和解的中间人。据权威人士透露,卡斯帕罗夫此时与国际象棋联合会走到一起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了杜绝国际象棋世界的这种混乱局面,2002年,FIDE和PCA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达成统一协议(又称布拉格协议),宣布组织统一的国际象棋锦标赛。最初,根据布拉格协议,统一棋王赛应在2003年6月65438+10月或6月165438+10月举行。比赛的一方是2002年多特蒙德比赛的冠军,与职业象棋协会的世界冠军克拉姆尼克进行比赛。另一方面,2001国际足联世界锦标赛冠军博诺马里耶夫与世界顶级球员卡斯帕罗夫展开角逐。但由于博诺马里耶夫后来拒绝签署比赛协议,比赛一拖再拖。2004年,国际象棋联合会宣布,2004年男子世界锦标赛冠军卡西姆扎诺夫(Kasymdzhanov)将对阵卡斯帕罗夫,胜者将与当时职业象棋协会(PCA)的世界冠军克拉姆尼克(kramnik)进行一场比赛,决出“真正的世界冠军”。然而,这个计划却一波三折。

5438年6月+2005年10月,卡斯帕罗夫宣布退出统一国际象棋锦标赛。两个月后,这位称霸国际象棋界20多年的“象棋巨人”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役,转而从政。

2005年,阿根廷圣路易斯市市长阿尔博经过协商,与国际象棋联合会签订了承办协议,宣布于9月27日至6月10举行8人参加的统一棋王锦标赛。

然而,职业国际象棋协会世界冠军克拉姆尼克宣布,他将不参加在阿根廷圣路易斯举行的世界锦标赛,理由是国际象棋联合会未能履行布拉格协议规定的义务。他还提到,他愿意与圣路易斯世界锦标赛的冠军举行一场比赛,争夺统一的世界冠军头衔。同时他还表示,如果国际足联无意继续执行布拉格协议,将会找别人组织一对一的世界冠军赛。

因为职业国际象棋协会的世界冠军克拉姆尼克拒绝参加本次世界锦标赛,统一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暂时搁浅。经过多方努力,2006年9月底至10年初,统一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俗称统一棋王争霸赛)终于在俄罗斯卡尔梅克和该国首都埃利斯塔成功举办。国际象棋联合会世界冠军托帕洛夫对阵职业象棋协会世界冠军克拉姆尼克。双方在慢棋比赛中打成平手。最终,克拉姆尼克通过下快棋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保加利亚棋手托帕洛夫,成为1993以来国际象棋界第一个统一的、无可争议的世界冠军。

2007年在墨西哥城举行的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中,克拉姆尼克被印度棋手阿南德夺走世界冠军。阿南德2007年成为世界棋王后,在2008年和2010战胜了克拉姆尼克和托帕洛夫两位挑战者,成功卫冕世界冠军。2012 5月11至30日,世界象棋锦标赛在俄罗斯莫斯科迪亚科夫画廊举行。卫冕冠军阿南德对阵以色列棋手格尔凡德,双方在12盘慢棋中未能分出胜负。在快棋附加赛中,阿南德以2.5比1.5击败格尔凡德。

2013 165438+10月7日至22日,世界象棋锦标赛在印度钦奈举行。世界排名第一的挪威选手卡尔森挑战卫冕世界冠军印度选手阿南德。根据游戏规则,慢棋游戏12得6.5分的玩家获胜,如果打成平手,则进入快棋附加赛。最终,22岁的卡尔森以三局两胜七平的总比分6.5比3.5战胜阿南德,成为无可争议的16届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提前两轮结束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争夺。同时保持着最高等级的历史记录,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