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的名胜古迹
说平台(即老子庙),楼观台的中心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在海拔580米的高山上。相传老子曾在此讲学。建于唐武德二年(619),蒙古太宗八年(1236)改扩建。“言台四周万峰,三面屏风,山势横展,周秦遗址,汉唐旧址皆历历在目,肺数(即终南山)为第一福地”(《袁重修台碑》)。明、清两代修缮,占地9432.5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老山门、灵官殿、祁萱殿、斗姆殿、九库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附属厅、厢房、碑厅,均为明清风格。中堂通向玄殿,宽3间,深3间。它歇息在山顶,青瓦,提梁结构,屋檐下绘有旋器。此外,还有42块石碑,2对石狮,铁钟,铁狮子和唐代的铁炉。
大秦寺,位于塔峪村南秦岭北麓,楼观台西约1.5 km处,建于唐永慧元年(650),原名景教寺(基督教)。唐天宝四年(745),改名为大秦寺。汤宝英元年(762年),郭子仪的助理使节克里斯蒂安·伊斯重修大秦寺,成为中国四大景教寺院之一。神职人员举行会议庆祝50天。唐建忠二年(781),修建大秦寺塔,至今仍存。该塔呈八角形,共八层,高约35米,塔基周长44米,塔顶完好无损。塔底有一个塔心室,塔身已经向西北方向倾斜。1957 5月31陕西省公布大秦寺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秦景教中国通俗碑出土,震惊中外,记述了唐代景教150多年的历史。(一说是长安出土的)。
大秦寺有三大殿,现已改为佛寺。苏轼《大秦寺》诗中说:“摇曳生姿平川,坡青脚横。突然,我遇到了一座孤独的塔,我一个人在山里。我有足够的信心找到远方,却被风震撼。原来天昊像大海,从东方滚滚而来。”。
延年益寿的观念,意味着于震公主出宫入道。在楼观台以西约3.5公里处,煤峪口曾被称为于震寺和升天寺。明朝嘉靖元年(1522)《古楼观下殿重建延寿观》碑文说:玉华公主,女,唐睿宗人,楼观北道士,道途扶摇直上...在明朝的云中,她被称为延寿观。李白《于震仙庙》云:“于震仙人登太华峰,晨鼓响。我赶着去双龙,电也停不下来。没有一丝云彩。待我入房,太后应见。”
花女拳道元说的是西南台!前东明村南0.5公里。院中有女泉。据说老子种了一根藤条,把它变成了一个女人,以此来考验弟子徐佳的心,当他拔出藤条时,水就涌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女泉。泉水清澈甘甜,沁人心脾。
地幔塔,位于泰山门脚下,是一座三层六角形地板的实心砖塔。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高10米,边长0.95米。每座塔的角上有砖雕拱门,屋檐下有砖雕花草,金字塔形屋顶。底楼南侧中间嵌有石刻记两边,楷书。本文记录了道士朱教贤等人为其老师刘鹤伦建生日塔的原因和过程。在1990修复。
2.洞穴、池塘、火炉、石头和树
杨颖洞位于台东以东约6公里的赤峪口乡的东山腰。汉钟,晚唐道教创始人之一,出寺,为天然洞天。有人工凿过的痕迹,高3米,宽2.5米,深4.2米。洞顶用楷书刻有“杨颖洞”字样,上面的段落不详。洞口原有的砖木结构门楼已被破坏。
吕祖洞,位于炼丹峰左侧山谷中的文仙沟口,相传为吕洞宾修行之地。洞前有亭,左有七星楼。知县马志,清康熙年间重修。据说台湾老君庙的东墙有两个神仙的画像,韩忠礼和吕洞宾的形象是用线条雕刻的。明朝万历年间,讲经台内有两首题卢公栋的诗,其中1嵌在道观村(四庙前)的墙上,1嵌在讲经台内老君堂的西墙。
我的老窑洞在楼观台以西2.5公里的关山山顶。明万历四年(1576)重修。“重建我的老窑洞厅”纪念碑矗立在我的老窑洞庭院里;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县令章台。我的老窑洞1.5m宽,2m高,6m深。有一个1的略呈圆形的大厅,可容纳20多人,再往下3米,直径1.5米。往前走,山洞转向西南,直径1.65米,寒风袭人。清朝乾隆年间,周至府的邹儒在我的老洞里写了一首诗:“我的老洞名叫老子...已经几千年了,我已经是圣人了。难怪洞里的风日夜不停地呼啸。”
羊天池,在楼观台主峰东南7.5公里的仙灵山山顶,海拔1350米,有一条羊肠小道盘旋而上。水池面积约2亩,深度2米。水池旁的八卦楼,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又称奇珍阁,8角两层穹顶。地下一层有1座老君石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高1.4m,彩绘,祥和,做工精美。据《民国楼观台志》记载,仰天池建于明日七年(1627),疆域南至石老岭,北至元石岭,东至烧榨沟,西至清水沟。相传是老先生炼丹灭火用的。清代赵的《仰天池》诗说:“植竹早晚连阴雨,雨天人画图。朱楼翠阁山寺,处处绿树清泉。我听到了远方的芬芳,我在森林深处看到了老和尚的归来。我这辈子最幸福了,在这里我忘记了世界的命运。”
卧牛池,清康熙《周至县志》记载:卧牛池在宗圣宫西南百步处。老子的赶牛,徐佳牧之,就躺在这里。
读经台前西阁南侧的上善池,建于元代。亭子呈八角形,顶部悬挂着八卦图。水池由石头砌成,呈八字形,直径2.75米,深2.22米。水池内壁都是水,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老先生的炼丹药就溶在里面了。元朝二十年(1283),此水用于解疫。元代国子监学士赵孟頫题写的“上善池”碑文在竖池北阁,现保存至今。
老君炼丹炉、晒炼丹石、丹井位于海拔950米、距讲经台1公里的台南炼丹峰顶。相传有两炉,上天金炉,下天银炉,都是老君炼丹的八卦炉。今天的高耸炉是明代建造的砖炉形建筑。坐北朝南,南有砖拱卷帘门,砖穹顶屋顶。炉中老先生的原石像已失。清乾隆《周至县志》载:县城东南三里有晒丹石、丹井,老子在此取水炼丹。民国时期的《续仙境录》记载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单晶在讲经台下面,旁边有一个炼丹师,上面有一个炼丹炉,都是不死之身,至今犹存。音石(磨药石)原位于台湾老君堂后院中央。作为老子炼丹碾碎的石头代代相传。8角形,取八卦、金、木、水、火、土五行共存之意,以木击之,响亮,韵长。现在在老子庙后面。
古银杏树,宗圣宫遗址以北。男,身高16.2米,胸围323厘米..这棵树在日本被记录。1978发生火灾,只剩下一半被烧坏的树体和几根树枝,依然挺立着。
是王不留行,位于台北楼观1 km,传说老子是王不留行。清康熙皇帝出版的《周至县志》记载,牛白在宗圣宫大门东,元元年(1335)三月,安西亲王委派专人将段德抬走,并在下面放一块石头,以示当时的痕迹。元元贞元年间(1295),宗圣宫大门东侧镌刻有李霞的《鼓楼馆Xi牛百济》。今天,这株柏树高15米,在DBH高达1.3米。它看起来苍白,有茂盛的叶子。陕西古木在《陕西森林·楼观台》中有:
三鹰翠柏,树已枯,老枝扭曲舒展,很像三只鹰坐在枝头,相视而笑。
女银杏树,台前,高27米,DBH 1.23米,680岁。
据说台前有两株青檀,高12米,DBH 0.3米,树龄500到600年。
黄连木,位于道观西侧,高25.5米,DBH 1.04米,树龄500多年。
皂荚高27.8米,胸径1.03米,树龄约四五百年。
楼观有几棵山毛榉。据说台前的1株高31.8m,DBH 1.72m,树龄500年以上。
据说台前有10多株,最大的1,高20米,DBH 1.72米,树龄500多年。
1987森林公园新建徐颖亭、怀素亭、聚贤亭、松涛亭、鱼塘、蔚县铁索桥等宗圣宫遗址说的是经过台北1 km后的楼观镇西行村。元四年(1263)重修宗圣宫碑上记载:原为殷旧居,春秋时由函谷关下令,后因老子在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建有道观。唐武德二年(619),元太宗八年(1236),相继扩建。占地面积18150平方米,坐北朝南,自南向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祖堂、紫云延庆楼、三清殿、石闻殿、四子堂,又称四大寺,等等。“初入山门,天静,春风先来紫云楼,雪消青瓦尽,烟浮丹阳四周”(宋厚诗)。“姚华奇树金碧辉煌,十二明珠连五城”(袁世凯《萨度》诗)。现在全毁了。三清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琉璃建筑构件、盆形石柱、莲花、龙瓦、砖瓦。存为宋、元、明、清石碑15,石牛1,石狮2。
回陵关遗址,位于文仙沟东岸,朔望台东南200米处,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元始顺二年(1331)毁于洪水。面积约350平方米。寄存馆的底座平面呈长方形,约50平方米。此外,元大德四年(1300),立重修灵观碑,立莲花、龙瓦。20世纪60年代,惠玲铁塔还剩下三层。它是一座方形阁楼式砖塔,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被拆,存放在塔基,40平米。此外,塔基础中还有3块砖和3块石用于压隔板。
鹿祖洞道观遗址位于台东东南约100米处。相传道教八仙吕洞宾曾在此修行。唐僖宗干甫年间,开凿了3个土崖洞。明朝万历年间,修建了一座道观,占地290平方米,原有石牌坊、七星亭、八卦亭、城墙。明代的“重建吕祖洞纪念碑”,石牌坊组件和小瓷砖。
玉华关遗址,据说在台湾东北近百米处,是唐景云的于震公主修炼的另一个殿堂。开元十八年(730),李白因仕途来到这里拜见于震公主,写了两首《于震公主临别堂是苦雨告慰张青》:“秋日坐金帐堂,白日太阴开。空烟迷雨,小撒期待...清秋怎能慰,白酒满我杯,风乐唱。这个人已经变成灰色了,一个人自言自语。谁贵才子,耍剑谢公子,无鱼可悲。”元二十三年(1286),清同治被兵灭。面积为1000平方米。中间可以看到正殿地基,平面为长方形,100平米,砖砌石砌,高度0.50米。还有砖、瓦、花砖、长芳香石条。
玉清宫原址在楼观台东5公里,集贤寺镇南300米。建于原台湾大宅之上,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1966年拆除。占地4500平方米,中间可以看到砖石正殿的地基。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0平方米。有元大德二年“原始玉清宫”碑,亦有莲花、石柱、穿花脊、砖瓦。
相约仙桥遗址,楼观台以西约3公里,楼观溪以西,于河上。据洲泉县志记载,建于元代,相传神仙在此相会。原半圆拱单孔石桥,东西走向,长11m,宽3m。它在20世纪60年代被洪水摧毁。如今,东、西两座桥墩均由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约2.2米,宽约2.5米。
老子墓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楼观台西300米处。老子,李二,子庸,生卒不详。深秋(约500年前)古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曾为东周史。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五千字作者。道教是经典。《水经注》载:水出南山,北至大陵,谓之老子陵。该墓位于九峪口九峪河西岸,以山为陵。陵墓海拔730米,顶部有一天然洞穴,高2.18米,宽1.40米,深不可测。据明代“重修我旧洞”碑文记载,洞内有石函埋葬我的头骨。我老窑洞里原来的道观已经毁了。有重建我的老洞厅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元礼老子两块墓碑。
殷墓,在楼观镇西行村南200米处,相传为春秋时期潼关天文学家殷墓。生死不明。墓地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有1座建于清朝光年间的墓碑,为青石,残重,地下埋有1对石羊。1968在土地平整时被破坏。现存墓碑位于龚升宫三清殿西南,圆头,无碑座。碑面刻有T形图案,中央隶书“殷墓”六个大字。清康熙《周至县志·尹祠》记载:县城东南三十里,三清殿北,石闻殿为旧址。明代《南国仙境志》说:汉武帝在关北设宫,曰:石闻庙。唐初建庙,金末毁。元朝重建大德时,大德七年(1303)竣工。在寺庙前,竖立着一块名为“古建筑重建的故事”的石碑。碑文始于真人画像,碑文始于四字。先生是阴人。它毁于清朝。
南溪亭,楼观东南。宋嘉佑七年(1062)二月,苏轼奉命将犯人减刑至周至。苏轼说:“我完成工作后,因为参观了太平宫,就住在南溪塘,然后去了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湖,十九日返回,写了五百首诗。”有“臣服绿草盖,沟渠乱清,夜宿楠溪江,林如水秋”之说。苏轼醉酒的南溪亭,今已废弃。
五县市,《陕西通志》云,五县市在周至东三十里,类似古建观。《长安志》记载其城在周三。据《名胜古迹志》古语云氏兄弟比邻而居,自此为道观。东坡《五郡城》诗曰:“古观被林之足所破,居民来了必喜。湍溪去渭水争北,鸟遇山不再南。羽客穿衣似象,蛮香祝春蚕。..... "苏紫竹,“有明碑,言梦老子享国久。”总之,五县就是五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到湘大考察,现在的塔峪村是五县遗址。
楼观还有一家企业秀轩,此址不详。有元代张礼道的《企秀轩》等诗。
再生柏,清康熙皇帝《周至县志》中记载:“再生柏在老子庙前平台上。有两种,一种是针灸,一种是艾灸。世传老子守备路过此处,见两棵柏枯,即点穴复活,人以为是灵异。后来艾灸柏被蝎子破坏了,现在只剩下针柏了。”甘龙《周至县志》载:“针柏毁于火”。
洪妙安,元初楼观主持人李之柔为修复道观立下汗马功劳,将金冠授予同尘真人洪妙安,将洪妙安作为自己的道观。它建于元初。顺治二年(1331),山洪爆发,冲毁红庙。明弘治十八年(1505)重修,郑德十年(1515)竣工。有“重修红庙”碑。今无碑无庙,楼观文管有明碑拓片1幅。据考证,红庙庵遗址据说穿过台东东300米的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