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分类的由来是什么?
史部目录源于七观。
历史经典的分类起源于刘向和刘欣的七观。七律早在唐代就已失传,但班固在编纂《汉书·艺文志》时,七律的内容基本保存下来。《七略》七卷本是刘欣对其父刘向《别录》的简介。既反映了当时全国所有的书籍,也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流派。“七观”是编译、六艺、诸子百家、诗赋、兵法、数学、技术。为了从学术体系上说明群书,根据书籍的性质,除编外,分为六类;六大策略下有三十八种(子类);种有603科,包括以下书籍,共计13219册。
目录学历史悠久。汉魏六朝时期,目录的编纂和研究形成了一门科学,当时称为“流通之学”。唐宋时期,随着目录学实践的发展,开始了系统的目录学理论研究。《隋书经典序》、《古今图书序》、《通志校订》是这一时期目录学的重要理论著作,反映了唐宋时期目录学的理论水平。“目录学”一词在北宋文献中的出现,说明这一学科已经受到当时学者的重视,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代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繁荣时期,书目种类越来越多,体例也更加完善。目录学作为阅读的门户和学术研究的工具,受到了整个学术界的重视,形成了以考证真伪为主要内容,以文字文本为主要内容的校对目录学派。以鉴定旧刊、择其真假为主的版本目录派,以“辨章学、考镜源流”为宗旨的目录派,以讨论书目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