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历史
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大典在朝阳祐陵(后称塔口)创立灵山寺。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穆宗册封朝阳灵山寺为“护国灵山寺”。宋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仁宗将朝阳灵山寺改为“灵山开山寺”。和尚在东边砍了一片五十尺的平地,从惠阳移植了几百棵松树,种在山门和登山大道两旁。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潮州文人徐慎题写《重修灵山开山寺记》,流传至今。宋高宗(在位1127-1162)批准了潮州王大宝的邀请,将潮阳灵山寺所在的灵山封为“福寿山”,并命其书《丹乐石》,原石已失传,有现存复制品。泰三年(公元1326年)决定重修灵山寺,铸三味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和尚在朝阳寺空山重修了灵山寺。明正统、景泰、成化(公元1436-1487年),潮阳人萧正思、庄茂、萧、刘启永、德惠和尚先后重修灵山寺。明天,第四年(公元1624年),朝阳灵泉寺将命名为“护国灵泉寺”。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该地区多座寺院被毁。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灵山寺内的衣冠阁重修。第二年,朝阳县令彭祥生撰《重建灵山衣帽阁》。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绵城文昭堂方丈辛茹应彭祥生之邀,复修灵山寺。题字“灵山”和一簇兰花等书信流传至今。1966之后的“文革”期间,佛教停止活动,组织被迫解散,寺院被毁,有人自杀。灵山寺改为公社农场。文物被毁,器物丢失。石友成等20多人被迫复员回乡工作。1978 165438+10月,潮州籍佛教旅游团访港,包括师定银大师、师伟定倪氏、师伟真倪氏、庄静安等,参观灵山寺等著名寺院,并开始捐款重修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