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的历史
高邮郡建立于西汉武帝开国大典第五年(公元前118年),隶属广陵国。南北朝时设广野县、神农县,后析临泽县、三桂县、祝塘县。隋朝初年,撤县,三郡并为高邮郡。在宋代,有两个城市,老城和新城。宋元时期,高邮军、成州、高邮路、高邮府所在地,统领高邮、兴化、宝应三县,成为淮阳间的繁华之地。明朝撤县立州,辖兴化、宝应两县。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一直是一个分散的状态。古称高邮,历史上称为“江左名区、广陵首义”。民国元年(1912),废州为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邮、宝应、兴化三市的边境地区进行了多次调整。在中国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高邮县程子河以南地区曾属江高行政区和江都县,高邮县以西地区曾属天长县、甘泉县、东南县、宜阳县和仪征县。高邮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1991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同年4月,高邮市正式成立,计划单列。
是江苏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景点众多。现在有龙虬文化遗址、谷雨成毅等59处名胜古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考古学家称为江淮史前文化明珠的龙秀庄遗址的发掘成功,追溯了5000年至7000年前的高邮历史。始建于明洪武八年的禹城驿站,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高邮深厚的历史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宋代诗人、清代训诂家王念孙、王父子、现代古生物学家、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也融合了他们的人文风格。
早在13世纪,意大利人凯尔波罗就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称赞高邮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目前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人类史前文化龙丘庄遗址和明代禹城驿站;有四处省级文保单位:天山汉群、唐代振国寺塔、宋代文佑台、明代净土寺塔;而古汉沟、宋城墙、明代魁星楼、秦少游故里、清代二王故里等59处名胜古迹,无不体现了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