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地理环境与发展

(1)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广州位于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紧靠珠江流域下游。其范围为东经112度57分至北纬114度3分至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邻惠州市博罗、龙门县,西接佛山市三水、南海、顺德区,北接韶关市清远市、佛冈县、新丰县,南接东莞市、中山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集,包括虎门、角门、红旗门等,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运输的优良出海口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还是京广、广深、广茂、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华南地区的民航运输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广州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2)土地资源的特点

广州市耕地面积86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4万公顷。广州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递减,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1210米;东北是中低山区;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垂直带,可分为以下类型:(1)中低山。是海拔400-500米的山区,主要分布在广州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和砂页岩。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适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米至500米以下垂直带内的斜坡,主要分布在山地、盆地、平原之间,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及市区东部和北部。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组成。这类土地可以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的生长基地。(3)刚台。相对高程小于80米,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或低坡。主要分布在增城、从化、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天河也有。成土母质主要是堆积红壤、红色岩系和砂页岩。这类土地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开发利用,也适合种植水果、经济林或牧场。(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光华平原、番禺区和南沙区沿海的冲积和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海滩。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地区。

(3)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尤为显著,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小,夏季长,霜期短。由于水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但自然灾害也频繁。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经常给广州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2007年,虽然局部地区发生了一些局部灾害,但广州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总体上是一个较好的年份。

充足的光热资源。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最热的一年。广州各区(县级市)日照时数在1481.7-2141.5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2.1℃-23.2℃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1℃之间。广州各区(县级市)极端最高气温均未破纪录,但3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为历史同期罕见。

降雨量分布不均。2007年广州各区(县级市)总降水量在1370.3—1964.5 mm之间,除增城接近多年平均值外,其余均小于历年平均值。广州市老坝区、花都区、从化市、番禺区年总降雨量分别为361.3毫米、284.3毫米。广州老八区年总降雨量1370.3mm,为全市最低,年总降雨量为近年罕见。当年,全市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部增城多于西部花都区,北部从化市多于南部番禺区,各区(县级市)6月和8月降雨量较多,尤其是6月。广州市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老坝区、番禺区月降雨量分别达到581.7mm、412.7mm、363.3mm、319.8mm、259.0mm,比历史同期分别偏多66.2%、12.2。但6月5438+00至2月12,广州降雨量明显偏少。近三个月全市没有一场透雨(日降雨量大于等于20毫米)。6月降雨量最多的增城5438+010,降雨量只有4.9毫米,其他地区降雨量更少,旱情十分严重。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冬季的北风是极地大陆的冷空气团向南延伸形成的。天气干燥寒冷,有时还会出现寒潮、霜冻、冰冻等灾害。夏季偏南风是热带海洋加热团向北扩张造成的,天气温暖湿润。常见的灾害有台风、暴雨、雷电、强对流等。夏季风通常在每年9月转为冬季风,冬季风通常在每年4月转为夏季风。

气象灾害频发。2007年,广州部分地区气象灾害依然频繁。首先,雷电灾害严重。各区(县级市)雷暴季节长达186-223天,雷暴日有66-80天。全市发生雷电灾害169起,造成火灾爆炸事故7起,死亡11人,受伤10人。其次,夏季天气炎热,各区(县级市)35℃及以上高温日数为31-39天,明显多于往年。由于盛夏高温持续时间长,天气非常炎热,各地气象台(站)频繁发布高温预警信号。三是部分地区强对流天气对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造成影响。当年有几次强对流天气,影响很大。如:4月17日下午,受锋面低槽影响,从化市、白云区出现雷雨大风并伴有冰雹,阵风达12。5月26-27日,广州出现暴雨、雷雨大风天气。黄埔区、花都区、从化市降雨量达100 mm以上,广州多条道路被淹,造成交通堵塞。白云机场30多个航班受到影响,造成延误。

(4)水源特征

广州地处南方富水区,水系发达,河流(涌浪)众多,水域广阔。集雨面积超过65,438+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条,老八区主要河流有2,365,438+0条,总长约965,438+03公里,这不仅构成了岭南水乡独特的文化特色,也有助于改善城市景观,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

广州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陆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段、石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汇入珠江,入海。当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65.438+0.487亿立方米。当地水资源方面,每平方公里106.01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的一半。过境客水资源量为654.38+0860.24亿立方米,是当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运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网河地区和增城市,其中从西江、北江引水进入广州市的客运水资源达到159150万立方米,从东江引水进入东江干流的客运水资源为14203万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地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径流量大,潮汐作用强。珠江虎门、蕉门、红旗门入伶仃洋,出广南南海,年高潮271亿立方米,年低潮4088亿立方米。与三门654.38+037.7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量相比,年潮流能带来大量的水,其中一部分是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5)生物资源

广州的自然条件为多种动物的栖息繁衍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迅速。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较少,山地丘陵地区的森林为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点,是我国水果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大类500多个品种(含荔枝55个品种),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是荔枝、龙眼、橄榄的起源和类型形成中心。蔬菜以质量高、品种多著称,14大类3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观叶植物、多肉植物、盆花、盆景)、绿化苗木、工业原料用花、草坪、苗木等。近几年引进、开发和利用的传统品种和新品种有30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名优特品种众多。其中,增城四苗大米是广州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种。

(6)矿产资源

广州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床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8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石灰石、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石、矿泉水、热矿泉水。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紧缺,零星分布,规模小,品位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