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史料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情况,历史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关键概念。构成或与主要概念直接相关,属于教材黑体标题的概念[即考试说明中的三级序号(阿拉伯序号)]应列为重点概念。比如戊戌变法中的一些概念,如戊戌变法的政策纲领、国民议会的保护、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等,都是关键概念。如果大概念属于宏观方面,关键概念已经开始进入微观分析,这些概念多为单一概念,不像复合概念包含更多的知识点。但内容是否完整,直接关系到对重大概念的理解。在掌握了主要概念的整体框架,形成历史知识之后,就要进入第二步,理清整体框架中的关键概念。这一步完成后,课本的重点知识就可以基本掌握了。

2.主要概念。教材编写是根据重大历史事件组织的,每一章、节一般都有一个中心内容,构成事件的中心内容。教科书经常把它写成这一章的标题,比如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所有主要概念都是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知识,需要全面分析和掌握。在总复习中,可以按照每个时期(古代、近代、现代)对这些重大概念进行梳理,逐一理清其概念结构,从而掌握各个时期的重点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此外,一些重要人物也是重要概念:如秦始皇、康有为、傅罗斯福等。

3.一般概念。除了关键概念,还有很多辅助概念散落在教材周围,支撑着教材的关键知识。比如皇帝郡县制,中央集权的三公九臣制,秦朝的君主专制。明确一节课的总体历史概念,有利于全面掌握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