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种看电影《大复兴之初》的读后感。不要百度的!谢谢:)

对《伟大复兴的开端》的评论。

今天,党员,一个党委委员,一个组织连的成员,刚刚看了《伟大复兴》的一鸣惊人的开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有幸参加,加深了我对中国* * *产党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后检讨的感觉。

2011 7月1日,中国* * *业建党90周年,作为献给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影片,豪华大片《伟大复兴的开始》从北洋政府成立前夕的1911演出到1926544。两个小时的故事按照时间分为三步:袁世凯北洋政府,张勋复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时代;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领袖和学生意气风发的演讲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中国* * *制作方成立前的惊险场面。

《伟大复兴的开始》围绕1921年,展现了从19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 * *产党成立的历史故事和风云人物。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为例。

第一,历史的转折点

《伟大复兴的开端》选择了中国百年近代史上的一个爆发点——辛亥革命作为影片的开头。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积贫积弱的中国,此时正面临着双重挑战。第一个挑战来自外部。自工业革命以来,东西方列强用了数百年时间才成功完成现代化转型。而睡在传统体制上的中国,错过了现代化转型的机会,在没有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无力面对东西方列强的入侵。

除了被外国列强欺负,中国还面临着内部的挑战,即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难以挽回。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让日渐衰落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对于天生匮乏、后天毫无准备的中国来说,那将是一次仓促而混乱的“穷则改之”的尝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65438。

对于在黑暗和混乱中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近代史上短暂的10年就像一个没有黎明的漫漫长夜。困于内忧外患的中国人民痛苦不堪,民族危机愈演愈烈,各种思想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和谐,德先生,赛先生...

在这些混乱的表象之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眼光深刻洞察了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的问题都复杂,照搬别国的理论是不可能的。不能照搬,不代表不能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在各种主义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胎死腹中之后,苏联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革命者以探索的灵感。苏联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老百姓的胜利。苏联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性碰撞出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一贫如洗、思考变革的中国革命者。在找到了一种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有志之士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经过长期的筹备和酝酿,中国* * *制作党于1921正式成立。这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二,版块不正规,活动不空洞。

《伟大复兴的开端》聚焦于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 * *产党成立的十年历史。通过流动的历史画卷,意在说明只有抓住问题本质,以正确理论为指导的政党,才能带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强,进而以崭新的姿态重返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舞台。

《伟大复兴的开端》面临的问题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一段无限广阔而深远的历史。从辛亥革命的枪响到中国* * *产党的成立,这短短的十年里发生了很多事,很多人。为了达到还原历史和构建故事的双赢,《大复兴之初》的创作团队采用了非正式创作的原则。例如,在辜鸿铭与罗嘉伦的辩论中,辜鸿铭说:“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像数学家的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比三得九,现在还是三比三得九,不是三比三得八。”这段对话是根据辜鸿铭和伊藤博文的辩论展开的。这种沉船般的转移只会增强《大复兴的开端》中的等级观念。另外,《大复兴之初》也没有刻意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相恋,都让人感动。

与非正式的写作风格相反,重大事件并不空洞。为了客观还原历史,《大复兴之初》不仅在历史事件上力求实事求是,在人物塑造上也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比如袁世凯为了称帝,与日本签订了21个密约,并不是为了荣耀而盲目卖国;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并非完全荒谬和异端,他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也各有千秋(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合时宜);胡适的实用主义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是一股力量)。

这种不拘小节、事件意味深长的创作方式,以具体的历史语境为骨,以历史事件为肉,以演员的表演为魂,在有血有肉的前提下,让《伟大复兴的开端》的历史画卷生动起来,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第三,一点启示

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只有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才能进步,否则文明就会停滞或流产。中国* *产党成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学说和实际行动接连失败,都说明这些理论、学说和行动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大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 * *生产者可以带领中国走出历史困境,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然而,汤因比曾经说过,“成功应对挑战的少数有创造力的人需要多久才能经历一次精神重生,并使自己有资格迎接下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成就与问题的拉锯战。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是,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刻意回避,而应该真诚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基于这样的基础之上,赋予了“与时俱进”更加深刻的、可操作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说,伟大复兴开端的出现具有双重意义。第一个意义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来的辛酸苦辣,让所有中国人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新世界,从而努力工作,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第二个意义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党员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这是新中国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和平崛起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我们回到党建的源头,从这个源头找到火种,赋予它新时代的意义,带领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