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世贸广场的历史演变

开发权给了港铁有限公司,包括其九龙站第五期的两栋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在物业的第六、七期(所以不叫九龙站第五期),并于2000年9月6日将第五、六、七期合并公开招标,其中第七期为摩天大楼(现世贸广场)。新鸿基地产成功取得相关物业的发展权,促成近年最大的单个发展项目。整个项目包括住宅、酒店、服务式住宅、商场、写字楼和停车场的开发,总建筑面积504350平方米(540万平方英尺),投资约200亿元。工程咨询公司奥雅纳& amp;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的报告指出,SO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方案存在结构问题,建造和维修费用过高,不具成本效益。于是,开发商新鸿基地产重新公开招标设计该建筑,并提出两大原则:一是该建筑在技术上可行,二是符合成本效益。

最终设计由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在2001中标,高度下调至480m(实际高度为474m)。随后,开发商新鸿基地产于2005年向城市规划委员会申请将建筑总高度从480米的水平基准提高到490米的水平基准(即实际高度484米),最终获得批准。修正后的高度仍可使其成为香港第一高楼,但无法超越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高508米)。

曾经有传言说,世贸中心的高度降低是政府修改法律造成的,这真的是谣言。根据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截至2007年7月,世贸广场的位置并没有列出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限制。因此,新鸿基地产于2005年向城规会申请将楼宇总高度由水平基准480米提高至水平基准490米,并成功获批。2007年8月8日,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与新鸿基地产签署协议,租用世贸广场16层,面积超过35万平方英尺,作为其在港的新亚太区总部。预计本次交易涉及35元月租10万元。预计摩根士丹利将于2008年底搬进世贸广场,成为其最大的租户之一。同一天,新鸿基地产代理执行董事雷明也指出,除了摩根士丹利,还有很多国际跨国机构有意租用世贸广场,并透露一期几乎所有楼层都已租出。

2007年6月5日65438+2007年2月5日,瑞士瑞信银行与新鸿基地产达成长期租赁协议,租用世贸广场87至97层1楼的办公楼层,总建筑面积* * * 30万平方尺,作为其新的港总部。瑞士瑞信银行租用了大楼最高的办公楼层,其中88层将作为贵宾接待处。瑞士瑞信银行将于2011完成所有部门的搬迁,成为世贸广场第二大租户。

2008年4月10日,新鸿基地产宣布,世贸广场最近吸引了一系列来自不同行业的新租户,包括ABN AMRO全新分行、中国海淀集团、EFG银行、日资凸版(前身为Fast Finance /SNP Vite)和Titan Resources。

2008年5月6日,德意志银行宣布租赁世贸广场12层42万平方英尺,并预留6层用于未来扩建,最多可扩建至18。租赁和可选租赁楼层的总面积平均达到62,000平方米(相当于约630,000平方英尺)。德意志银行计划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分阶段搬迁至世贸广场新址,成为世贸广场最大的租户。

2008年6月中旬,ABN AMRO新店正式开业,从方圆到世贸广场通道受限。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的办事处位于大厦15及16层。

截至2009年8月,该物业几乎100%出租,已入住该物业的租户包括摩根士丹利、ABN Amro、德意志银行、中国海淀集团、EFGBank、Letterpress(前身为Fast Finance)和TitanResources。此外,欧资投行瑞士瑞信银行集团早前与SHKP达成长期租赁协议,租用87至97层的写字楼***10,作为其在港新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