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广场摇晃的背后:国内近百栋300米以上建筑的限高,抑制了无序增长。
多因素耦合导致建筑上下颤动?
这份名为《关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赛格广场大楼摇晃情况的报告(续二)》称,经省市专家判断,初步认为:第一,深圳赛格大楼是上下摇晃,而不是左右摇摆;第二,震颤是多种因素耦合造成的,主要是风的影响,还有地铁运行(两趟地铁从楼下经过)和温度的影响(这两天气温上升,温差达到8度,对钢结构影响很大);三是经专家现场勘察和咨询,赛格大厦主体结构安全,内部结构牢固,各类附属设施完好。
通报称,目前,深圳已成立现场指挥部,并组织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抗震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赛格大厦的沉降、倾斜、振动等情况进行监测,进一步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报道称,据专家测量,赛格大厦目前的倾斜率在0.01%-0.02%之间,小于0.2%的允许倾斜,也远小于规范的要求。专家一致认为赛格建筑不倾斜。深圳将根据建筑的结构调查来判断该建筑的重新开放时间。鉴于建筑中没有安装阻尼器,专家建议下一步可以安装阻尼器,提高抗风抗震能力和舒适度。
据了解,阻尼是一个物理术语,指的是力的衰减和能量的耗散,有缓冲的意思。阻尼器被认为是“固楼神器”,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当强风来袭时,它们可以减少晃动,帮助超高层建筑保持建筑的稳定和安全。2018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华东,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阻尼器出现了2016年正式启用以来最大的摆动。
虽然上述报告认为引起震颤的主要原因是风的影响,但根据深圳市气象局18日下午的报告,赛格广场当天最大阵风仅为9.9米/秒(5级)。
因为赛格广场有很多商家在卖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矿机,所以推测是因为矿机的运行导致楼梯在震动。但有业内人士直言,这只是一个“段子”。
震动的不只是赛格广场,深圳赛格的股价也跟着动。19日,深圳赛格股价低开,一度跌幅达7%。截至收盘,收盘下跌4.88%,公司总市值近60亿元。
世界上超过40%的高层建筑在中国。
按照CTBUH的标准,300米以上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公开资料显示,赛格广场由深圳赛格集团投资,1999竣工,总高度355.8米,地上79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赛格广场建成时是深圳第二高楼,仅次于高约384米的王迪大厦。经过多年的建设,赛格广场和王迪大厦成为深圳摩天大楼的双子星。直到2011年,441.8米的京基100大楼落成,赛格广场才退居第三。
之后,人口不断聚集,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深圳开始向上生长。近年来,平安金融中心(约600米,现为深圳第一高楼)、孙淳大厦等超高层建筑相继投入使用。据CTBUH统计,深圳有297栋建筑高度为1.50米,仅次于香港的482栋,位列全球城市榜单第二。其中深圳200米以上建筑104,300米以上建筑14。
这还没完。深圳的海拔还在上升。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即正在建设中的龙岗大运中心,此前有报道称其建筑高度约为700米,但目前尚未正式公布。华润湖Beta,原设计高度达到830米,后降为500米。
环顾中国,摩天大楼正在许多大城市拔地而起。CTBUH发布的《2018高层建筑回顾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200米及以上的高层建筑有678座,占全球总数的45.9%。该机构发布的《2020年高层建筑年度回顾》显示,2020年全球共建成106栋200米及以上高度的建筑,其中中国建成56栋,占比过半。资料显示,我国150米以上建筑2395座,200米以上建筑823座,300米以上建筑95座,均居世界第一。
但是,随着建筑越来越高,外界的反射也开始增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建造超高层建筑并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难度,但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在土地稀缺的地区建超高层建筑,可以缓解土地的短缺。对于很多城市和地区来说,土地开发的强度没有那么大,没有必要建超高层。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出于自身的考虑,都有这种冲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高,但租金和售价回报并不理想,还面临消防安全等不可预知的特殊情况的挑战。
就遍布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住宅而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撰文指出,高层住宅是高消耗、高成本、高碳排放的。高层住宅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建筑材料,由于交通、消防、结构等原因,建筑物实际使用面积率较低;在运维中,电梯、保温、照明能耗更高,设备更新难度更大;在拆除过程中,其成本、难度和废弃物产量也较高。从绿色低碳效应和全生命周期财务成本分析,高层住宅建筑是高消耗、高碳排放、高建设、高使用和维护成本的建筑。研究表明,高层住宅的建筑成本比多层住宅高50%至100%。
“限高令”约束城市高度
202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以遏制各地建设高层建筑的热情。其中提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大楼”,一般不得建设500米以上的建筑。因特殊情况确需在各地建设的,应当对消防、抗震、节能等进行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通过审查的需报住建部、发改委审查,未通过论证、审查或审查的不得建设。
通知还称,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严格限制建筑高度超过250米。确需建设的,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消防等专项论证对建设方案进行审核,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100米以上的新建建筑要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严格执行与城市规模和空间尺度相适应,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批制度。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建设,县城住宅要多层。
对于这个政策的影响,CTBUH认为中国200米以上的建筑产量从2018到2019从92大幅下降到57。与过去十年达到的峰值相比,结合2016年出台的“超大、异构、奇形怪状”建筑政策,以及后续地方政府限制高度的措施和遏制债务支出的合力,很可能会减缓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进程。
近两年,一批规划中的超高层建筑被“削高”。中海地产曾计划在成都建一栋677米的超高层,但拿地后,这个地标性建筑并没有太大进展,随后就传出了高度被砍的消息。今年5月14日,该工程在北京通过超限审查,最终建筑高度为488.9米。由宝能集团在沈阳建造的宝能GFC高达568米,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建筑。到2020年4月底,建筑高度将降至500米。
今年3月底,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限制县城住宅建筑高度。县城新建住宅以六层为主,六层及以下住宅比例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多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当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样的政策可以约束高层建筑的发展,更好地协调县域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筑规划。(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或摘抄以及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