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始祖是谁?
气功的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气功的内容通常称为吐纳、行气、理气、说服、引导、炼丹、修道、冥想等等。中国的古典气功理论是建立在自古流传的中医健身健美理论基础上的。原来气功的一部分叫“舞”,如《吕氏春秋》“筋骨不能缩起,故以舞传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的一部分被总结为“导按高跷”。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了“举天地、抓阴阳、吸精气、养神独立、养肌为一”、“全神贯注”、“养神合一”的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了“嘘或吹”的呼吸手法。《庄子》也有“吹牛喘气,吐故纳新,熊被鸟伸,只为长生。这个导,养形的人,彭祖寿的考生爱好也有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雀鹄食齐》和彩色帛画导游图。《阙古石齐篇》是一本主要介绍呼吸和呕吐方法的书。导游图是最早的气功地图,共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运用气功防病治病的写照。
开发过程简介
原来的气功没有名字,后面的部分叫“舞”。如吕《春秋》“筋骨不能缩起,故以舞促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为“导按高跷”,如《苏文怡法方医论》中的“痿、寒、热,其治宜导按高跷”,而禅定、胎息、行气、信服、理气、周日、内丹等散见于历代名著中的,也属于气功。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的《灵剑子》一书。即使是后期作品,最晚也是隋唐时期。隋唐以后出现的《中山雨贵府齐静》一书记载“气功之妙,气功之道也类似……”,但在内涵上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现在所说的。现在普遍使用的气功,是上世纪50年代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成立后逐步推广的。气功是一种以调节心、气、体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开发潜能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方法。调心就是调节心理活动,调节呼吸动作,调节身体姿势和动作。这三个音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基本规范。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气功疗法与运动疗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运动疗法可以包括运动疗法,但运动疗法不能代替气功疗法。体育锻炼永远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锻炼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须以调心为中心。内训和外训相结合,以内训为主。气功的气是指“内气”和“真气”,有更深的含义。气功疗法【1】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结合。
参考资料:
/view/13654.ht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