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

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

导语:社工在专业服务的过程中,要发自内心地接纳服务对象,将服务对象视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和信仰保持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决不能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和信仰而歧视他们,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社会事业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呈现出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社会蓝皮书《2000: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分析指出,2000年,中国社会事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探索一条不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事业发展道路的问题。[1]1999,经过15的改革,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看到了雏形,开始整合。这种趋势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一体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福利?社交?改革和积极推进社区建设。[2]由此,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载体专业化开始提上日程。专业社工?作为一个职业,它的重要性正在被政府和社会所认识。

但是作为专业人士?社工?实际就业情况仍然是喜忧参半。虽然对专业社会工作者有着巨大的潜在社会需求,但这种社会需求并没有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即专业社会工作者尚未有适当的土壤发挥其专业特长,进一步实现其专业价值。因此,一方面,社会福利服务的快速发展本身对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并真正发挥专业作用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仍然缺乏有效和合适的机制或模式来启动这种从潜在到现实的需求。

一、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需求增长的直接背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我国现有的福利服务只能满足5%的社会需求。[3]早在1986,民政部就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思路。为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区服务全面快速发展,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正式开始。社会福利的社会化改革以及随后我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积极推动,可以说是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需求产生和增长的直接社会背景。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安排社会福利的僵化体制,从而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这代表了未来中国发展社会福利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方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通知指出,要改变社会福利事业全由国家包办、政事不分、效率低下的局面,积极鼓励、支持和帮助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成长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推进基层社会福利社会化。要提高社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建立社会工作者职称评聘制度和资格论证制度,建立国家、省(市、自治区)社会福利工作分级培训、考核和认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志愿者劳动时间储备制度。可以预见,从21世纪开始的时期,社会福利的改革和发展将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的积极性将提高,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将大量涌现,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福利服务将逐年增加。社工?会成为一个不再陌生的名词。

社区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广泛,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体现国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的目的,符合吗?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它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城市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将社会福利发展的重点转向社区服务,积极利用基层社会力量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在1999?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年会?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在讲话中强调了新形势下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出了社区基层干部职业化建设。很少有人接受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并指出?由于民政部是用人单位,我们需要社工?。[4]在去年的江苏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暨论坛上,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进一步强调了建设国家级社区实验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和意见:第一,由于社会成员?单位?属性逐渐弱化,迫切需要一种管理城市社会人口的新模式。第二,企业和政府需要一个最优的载体,剥离或转移职能,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第三,推进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第四,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需要新的管理理念和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第二,社区服务对专业社工的需求及其困难。社会福利和社区建设的社会化改革是否进一步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历史较短的社会工作专业呈现出快速扩张的趋势。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实际社会需求,我们走访调查了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和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及其下属单位。目的是了解这两个示范社区建设实验区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程度、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就业状况及其贡献。

南京玄武区是南京的两个城区之一。国内26个实验小区?一个(另一个是南京市鼓楼区)有10个街道,86个社区委员会(由原来的127个居委会,44个家属委员会简化而成)。区级有老年公寓,街道级有养老院、老年护理院、便民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玄武区民政局从1999开始引进社工专业毕业生。虽然社工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但每年对社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在4到5人以上。此外,区民政局领导正在努力吸引更多的社工专业毕业生到下属机构工作,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服务。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下属事业单位的职位对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吸引力仍然不够,这在我们对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街道办事处的采访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街道办事处有30名工作人员,其中20名是国家公务员。三牌楼街道办事处有8个社区委员会,有***1300户。每个社区委员会设4名社区委员会主任,这4名社区委员会主任采取选聘方式,即从原居委会主任中遴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比例为1: 1。公开招聘的条件是应聘者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0岁以下,综合素质高,热爱社区建设事业。应聘者必须通过三牌楼街道办事处7人领导小组的考核,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后才能正式录用。虽然可以认为,随着我国城市社区的快速发展,受过高等教育培训的社会工作者逐渐充实到基层社区工作是必然趋势,但实际上从申请材料来看,并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申请,这一点值得深思。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妨碍进一步评估全国基层社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规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政部的官方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目前仍处于潜在状态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截至1999年底,* * *共有街道办事处5904个,比上年增加172个。全国有115000个居委会(含13000个家属委员会)5010000人。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15.7万个,比上年增长12.2%,从业人员67万人,下岗职工23万人。各类社区服务中心7623个,比上年增长23.9%,从业人员5.2万人。便民利民网点40.6万个,比上年增长17.7%。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9万个,志愿者368.2万人。目前,我国每万城市人口拥有社区服务设施4.9个,便民利民网点10.4个。[5]这是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在这里大有作为。换句话说,能够容纳或需要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相当大。

可见,一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公务员编制有限,另一方面从事社区基层工作的领导岗位尚未成为社工毕业生的理想选择。再者,在直接的社会工作实践方面,街道层面的各类服务机构要成为社工毕业生理想的求职场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当然是择业观念使然,也说明直接在社区服务机构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环境并没有真正形成,原因显然相当复杂。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作用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认识到,社区服务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是相当大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需求目前仍是潜在的,要将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还存在许多复杂的困难。

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多元服务领域及其现状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和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加深了人们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和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机构的多样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广泛,因此他们的服务领域也非常广泛。目前,专业社工带着在专业培训中获得的一些实际工作技能或知识(如调查分析技能、对国家福利政策的了解)进入不同领域,从而产生不同用人单位或机构对专业社工的实际需求。而这些服务于多个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实际上主要从事的是用人单位原有的业务或管理工作,主要是没有以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方法实现专业社会工作在其服务单位或机构中的功能(当然中学生心理督导可能是个例外)。因此,多种服务机构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主要是潜在的。

教育培训与心理督导近年来,由于高校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设置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各地民政部门对专业化民政干部培养的日益重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在社区建设方面,南京市鼓楼区与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社区学院,目标是打造精品社区;南京市玄武区与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合作,开办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心。可以预见,社会工作教育与培训领域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普遍重视,中学教育部门也显示出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比如南京理工大学98、99届的社工本科生都去了全国的重点中学,从事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督导工作,而在全国,仅重点高中就有1000所,这也是专业社工不可小觑的活动空间。更重要的是,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学的发展传递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以个案或小组工作为特征的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可能开始真正发挥其专业特长,这一点特别有意义。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学校社会工作可能成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真正起步的突破口之一。

调查、统计和咨询服务现在人们已经认同,在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本身就是资源,社会系统的高效运转越来越依赖于对各种社会信息的收集、调查、统计和分析。因此,信息咨询和统计调查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目前,我国各类社会调查和信息咨询服务日益增多,其接受的调查咨询业务增长迅速。从社会学的专业特性来看,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时,也引入了社会科学的经验主义精神,这是与其他人文学科显著不同的。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是社会学的专业基本功。对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说,其工作的前提是能够准确运用调查分析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方案。社会工作的职业要求是对各种社会动态有深刻的理解,对案主的各种信息有准确的把握。因此,调查、统计、咨询服务行业的专业社工具备足够的入职实力。这种进入虽然不一定完全导致专业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但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强化人们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的可能性。当然,专业社工进入调查咨询行业的现状,对于我国社会工作整体发展的利弊,仍然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经提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经过十五年的改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企、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企业,甚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都将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总体框架。随着社保机构向管理和服务方向发展,以及商业保险的快速增长,社保系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统计、分析和预测人才。这样的人才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国家社保政策,又要接受严格的调查分析训练,善于实际工作。因此,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成为专业社工可以进入的专业领域。这种情况在我国社保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下更为突出,虽然社工专业毕业生一开始可能实际从事的是保险销售工作。

因此,社会工作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恰当地平衡社会工作的宏观和微观方向,如何在不同的多元服务机构中最终实现其专业价值和功能,这将关系到中国社会工作的整体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