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易经传说
读过历史的人,几乎都能对秦朝的焚书坑儒有个大概的了解。秦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博士反对当时实行的“县制”。他持有这样的观点没问题,但他也以古代制度为例,要求朝廷用它来分封他的子女。宰相李斯不仅严厉驳斥了他的说法,还主张秦始皇禁止百姓以私学取经、谤讦国事。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烧毁除季芹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史籍,还限期交出并烧毁了不属于博士馆的诗词和书籍;有人敢谈“诗”“书”处决,用过去灭绝民族;私塾是禁止的,想学法律的要以官为师。这叫“焚书”。第二年,侯生、鲁生两个术士(练炼丹的人)暗中中伤秦始皇,逃走了。秦始皇得知此事后,大怒,派钦差调查。经过审讯,460多人违反禁令,全部被杀。这就是“坑儒”。两件事统称为“焚书坑儒”。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灭绝的一页,割裂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
有趣的是,伏羲八卦台还有另一个版本的“焚书坑儒”。这个版本和八卦平台有关,在这里讲这样一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增加八卦平台的魔力,主要是为了说明八卦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和魔力。
据说是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梦想找到长生不老药。有一天,秦始皇问李四去哪里找长生不老药。李四是上蔡人。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想成为一名大师。他的家人对他很严格,他整天呆在家里学习。里斯从小就诡计多端。他不想再学习了,想环游世界。有一天,李斯身无分文地来找陈,要饭吃,晚上又没地方住,就住在仁祖爷庙里。就是在这座庙里,他遇到了一个占卜师,他说他有自己的命运。后来李斯发奋读书,几经沉浮,真的当上了秦始皇的宰相。现在秦始皇正在寻找长生不老药。他忠于秦始皇,讲述了自己童年冒险的真相。秦始皇听了很感兴趣,第二天就出发去找陈。
让李斯意外的是,秦始皇来到太昊伏羲画图台,了解到易经和八卦的力量后,并不想用它们,而是想着掌握八卦,知道秘密的人的力量。如果八卦大家都知道了,别说不能长生不老,恐怕连全身都保不住。就这样,在和李斯长谈之后,秦始皇做出了决定。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易经》。不仅如此,《尚书》和百家争鸣的著作也被烧毁。
到了汉代,人们从孔子住所的墙上挖出了独一无二的《易经》一书,流传下来,成为历代帝王的书房。
这种野史可能只会让人发笑,但在当地,人们却信以为真。
梅山巫第三文化与《易经》
在中国文化中,三座山用来指许多山,三棵树用来指许多树,三个火焰用来指许多火焰,三个人用来指许多人——这就创造了山、森林和火。“森”是“三棵树”的象形字;“火”是“三焰”的象形字;“众多”二字下是“三人”)。古汉语中直接用“三”(以及三个“三”或“九”)来表示“多”。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数学思维的杰作《易经》中有所反映,即阴阳两卦之和与易卦的“单卦”和“重卦”之码都受“三”制约:一是易卦的“阳卦”和“阴卦”之和为“三”,二是易卦的八个“单卦”都是由“三”字根叠加而成;第三,《易卦》六十四卦“重卦”都是由两个“三”或两个“单卦”以不同的重叠排列组合而成。
古代的眉山人和今天的眉山巫术传承人,在进山狩猎前,都会举行“安眉山”的原始巫术仪式。所谓“安眉山”,就是为“眉山神”设坛,举行祭祀。梅山要放在猪牛踩不到的僻静地方,或者岔路口的一棵古树下,表示梅山神在这里。土家大多在墙角右侧的空坪里选一个隐蔽干净的地方安眉山,用石块垒起“三面”墙,用岩板盖起来,正面空着当门;猎人来到山上,如果发现野生动物的脚印,要把“三”茅草拔下来,把草尖打个结,放在“三”路的岔口,上面压一块小石头。这叫“关山(关三?)";有的猎人进山后折一根树枝,扫完这座山,扫完那座山,再绕着所在的山(三山)扫一圈,然后盘腿而坐,念一段咒语,叫做“下法”。传说这样做,野兽就会“迷路”,一直在山里转来转去,逃不掉。
用“三”来“混淆”动物原有的数感特征,是梅山文化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不仅在山东梅山的山地狩猎活动中非常明显,而且在东梅山中下游水原的农耕、渔猎和畜牧活动中也非常明显。比如“火梅山”,有梅山神力的山洞,会用竹尖鸭尖“在空中划三个弧线,向前摇三次”。据说如果这样做了,鸭子们就会动身去他指定的地方;而且到了那里,也只是“在鸭尖圈定的几十块田地附近活动,从未过界。”“三”在夏冬眉山巫术活动中的运用更为微妙。当夏冬“火梅山”在稻田或池塘里抓泥鳅时,首先要把第一条抓到的泥鳅的尾巴咬掉,然后放回水中。据说这样做了,抓泥鳅时泥鳅就唾手可得了;但是当尾巴被咬掉的泥鳅再次被抓到的时候,无论此时抓到多少条泥鳅,整个抓泥鳅的活动都必须结束。(3)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行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用“三”来迷惑被捕获对象的巫术行为。这个过程与《易经》中阴阳卦的形成和单卦的排序过程非常相似:第一条泥鳅代表阳爻,如果被咬掉,就会分裂成阴爻,刚好构成一个数字“三”。如果把它放回水中,会把物体和“三”混淆;再抓泥鳅,意味着单爻(“离爻”)的排序过程结束,所以抓泥鳅的活动必须停止。
梅山先民在原始数字意识时期形成的关于“三”的“困惑”,不仅成为“三洞梅山”巫术的基本框架,而且作为一种神秘力量被传承并固定在梅山神张五郎身上。-在眉山文化中,张五郎是一个“离经叛道的鬼”,具有“迷惑”法术的特征!眉山一带传说,如果有人夜间行走,在一个很熟悉的地方迷了路,掉头转到原来的地方,出不来了,那么他就遇到了“鬼张五郎”;所以张五郎也叫“逆张五郎”。
在眉山一带,人们经常在“三路”岔路口立一块路牌,上面刻着“弓开弦,箭来挡碑”的字样。一般说这是为了挡住“将军箭”,但“将军箭”与岔路口无关,所以我觉得一开始也应该是为了防止“张五郎倒行逆施”:在夏冬眉山,张五郎也被称为“坛主”,据说他经常用箭射人(眉山人经常骂人:“你射了坛主!”)。人们在岔路口的指路牌上刻上“弓开、弦断、箭挡”几个大字,就是为了用它作为符咒,挫败张五郎的魔法,防止他的“糊涂”箭命中,以免在岔路口迷路走错路。
邵康节梅花折断邻居的斧头。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晚上,邵康节和儿子在家里烤火。突然我听到有人在院子外面敲门。我先敲门,然后停顿了五次,说我是来借东西的。
当时,邵康节正在教他的儿子学习易经。为了让儿子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易经,他告诉儿子暂时不要开门。首先,他用易经来推断邻居会借什么。
他的儿子敲门占卜,得到了天风(诅咒)的占卜。四卦改了又改。他的儿子分析了占卜的意义,说:
“这是一种器具。木头长,金子短。必须借锄头。”邵康节看了看占卜,果断地说:“你错了。他一定是借了一把斧子。”叫他把斧子拿到院子外面的门口。果然,邻居借了一把斧子。
为什么邵康节的乐谱如此神奇?他的《易经》八卦思维是这样的:
根据天风发誓中的卦象,上半部为金,下半部为木,下半部为变。它一定属于金木,黄金是短的,木头是长的。根据大象的数量,锄头和斧子是一样的。但邵康节治夷的原则是细致的,他加上了时空的分析:是在雪夜砍柴出灶取暖的时候,决不能是下地锄地,然后分析心意变化,动枝的时候。变心也是为木,可见此金短木长之器为木。所以果断判断是邻居借斧子砍柴。
伏羲画八卦
伏是公元前27世纪左右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始社会中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也是中华民族心灵的开创者,是人类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者。相传,傅仰望苍穹,俯视大地,感受到了最深的自然现象,如天地的浩瀚,四季的变化,日月的交替,于是用八个符号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开始八卦,占卜吉凶,希望得到天意的显示。正是这种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孕育了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易经》说:“古代人包括Xi家的国王,他们仰望天空,俯视大地,看鸟兽文章,适应大地,近诸体,远诸物,所以开始八卦,为的是了解神灵的德行和万物的感受。”
相传伏羲为了画八卦,在山的四面八方挖了八个洞。今天,他坐在这个洞里,看着明天。他看了天上的星星七次又八次。他发现北方有七颗星,于是先画了七个点;看到南方六颗星,打了南方六个点;东方一颗大星,他打了一个大圆点;西边三颗小星星,他打了三个小点;你看东西南北四个角落的星星,他都标不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图满是点,不成形或者不可取。伏羲为了画出自己喜欢的八卦,走遍了山山水水。有一次,当他来到一个叫孟河的地方时,一个怪物突然出现在河里。伏羲水性好,一下子就抓住了妖怪。这个怪物有八英尺五英寸长,头和尾巴像马,身体像龙,身上有鳞片。伏羲以为是龙马,放弃了。夜晚,龙马闪耀,背上向四面八方出现55个亮点,像一张天空地图。伏羲是根据龙马背上的图案画的,自己喜欢,别人看不懂。说是四面八方全是麻木感,很难辨认。为了让别人明白,伏羲观察了天上飞的鸟99天,地上跑的兽99天,水里游的鱼99天。有一次,他从洛水路过,看到一堆人围着一只乌龟在看奇怪的东西。伏羲知道乌龟总有几千岁,就收下供奉。后来伏羲画八卦画得筋疲力尽,乌龟“咿呀呀”地开始说话:“伏羲,你杀了我,我把龟壳留给你,你一定会画八卦。”伏羲仔细看了看龟壳。它的头是天空,尾巴是地面,四面八方只有八个水平的图案。伏羲满心欢喜,最后照着它画了一个八卦的图案。后人有司马迁、杨雄、孔安国、马融、王肃、王充、徐干、王弼、孔英达、李定佐等。都推崇伏羲的画八卦理论,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