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面食起源于哪里?
糕点小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有石磨可以加工面粉,制成粉状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油炸、蒸制糕点,如蜜饵、蜜饯、腊味等。
此后,随着灶具和炊具的改进,中国糕点小吃的原料、制作方法和品种日益丰富。有许多受欢迎的小吃。
如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煎饺等。在北方;南方的蒸饺,春卷,粽子,元宵,油条等。此外,根据他们的产品和民俗,演变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小吃。
中国的面食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味道鲜美。不过有资深美食专家把这些整理出来,总结出了中国五大面食菜系,分别是山西的刀削面、河南的徽面、四川的担担面、北京的渣江面、武汉的热干面。
扩展数据:
面条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
最早的物理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的。2005年6月5438日+10月65438日+4月,他们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拉甲村进行地质调查时,在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一个倒置的碗。
碗里盛着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研究人员发现这碗面条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大大推进了面条的历史。
面条最初叫“饼”,“水煮饼、水煮饼”是中国面条的第一个例子——“饼,面也合”(引自刘茜的《名解》),意思是把面粉和水混合而成的食物叫“饼”;在水中煮的面条或面团也被称为“蛋糕”。
面条在不同朝代都有记载。从东汉前期、魏晋南北朝到唐末、宋、元、明、清都有史料记载。然而,起初,面条的名称并不统一。除了常见的面条、煮饼和汤饼之外,还出现了一些名称,如水诱饼、无撑饼和煨饼。"
“面”这个词直到宋代才正式使用;“面”是长条,但有无数种图案。什么冷洗、温洗、素面、炒面都是“面”;做面的方法很神奇,擀、切、戳、抿、揉、按、揉、漏、拉...中国面条不仅是经济饱腹的主食,也是优雅的最佳食物。
百度百科-面条
百度百科-中国五大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