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绩溪出自黄山,宣州泾县更为久远。

全文约1900字,配图10。阅读时间看个人喜好。请合理安排时间。

下图黑色虚线是当代宣城市的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吴越楚三国先后统治了现在的宣城地区。秦灭楚后,开始设置郡县,纳入国家行政区划。但秦时宣城市没有县级行政机构,直到西汉。

上图是公元7年的西汉。此时宣城市有三县,隶属丹阳县。西汉元寿二年(121年前)设立丹阳郡,管辖宛陵郡。此时管辖范围大约是安徽省的长江以南地区,后期管辖范围不断缩小,隋朝已废。

位于西汉的宛陵郡,是今天宣州区行政体制的起源。隋朝改称宣城县,县城与今天一样,延续至今。

宣城郡,位于西汉,在今宣城市西部(称南陵县弋江镇)。隋朝,宣城郡废,不续。

泾县和西汉是今天泾县行政体制的起源。此时县城位于泾川镇方上村,元十三年(1276)迁至泾川镇,一直延续至今。

上图是公元281年的西晋。此时宣城市有七县,隶属宣城县。三国时期,孙权将丹阳郡府迁至建业。西晋太康二年(281),丹阳郡设宣城郡,辖区仍在宛陵郡,如上图。

广德县位于吴栋,因汉代广德国而得名。这个广德县叫广德,位于广德城西南,但不是广德城行政建制的起源,其隋朝并入隋安县。

宁国县和吴栋家是今天宁国市行政系统的起源。此时县城位于宁国市西南,1949移至此址,延续至今。

吴安县和怀安县存在时间短,不重要,所以不详细。

上图是公元612年的隋朝。此时宣城市有三县,隶属宣城县。

绥安县是广德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地。南朝梁少泰元年(555),原名石峰县。隋黄凯九年(589),改为隋安县,唐代改称广德县。郡与今同,延续至今。

上图是公元767年的唐朝。此时宣城市有六郡,分属宣州、漳州。宁国郡在隋朝曾短暂废弃,此时已迁址。宣州由宣城县改名而来。

旌德县位于唐永泰元年(765),是今天旌德县行政建制的起源。郡与今同,延续至今。

绩溪县,位于唐大历二年(767),隶属漳州,是今天绩溪县行政建制的起源。郡与今同,延续至今。

上图为北宋1111年。此时宣城市有七县,分属三地。广德郡创建于北宋宣州四年(979),辖广德郡,辖广德、建平两县。

北宋端公元年(988年)建平郡北方广德郡,即今天的郎溪县行政建制起源分析。1914因与热河特区建平县同名而更名为郎溪县,延续至今。

到了北宋这个时候,宣城市现在的县级行政机构分布基本和今天一样。七个县级机构都有过,但分属三个地方,其中两个是地方地级行政机构。

上图为公元1330年的元朝。与北宋相比,元朝的行政区划变化不大。只有宣州改为宁国路,广德郡改为广德路,漳州改为徽州路。

上图是公元1582年的明朝。宁国路改为宁国府,广德路改为广德府,徽州路改为徽州府,行政区划变化不大。

清朝在这方面沿用了明朝的行政区划,不想赘述。

从以上系列地图可以看出,黄山市黄山区、芜湖市万智区、芜湖市南陵县在古代长期归宣城市的前身(宣城县、宣州、宁国府)管辖,一直延续到近代。

上图为民国初年1914。此时宣城等七郡属芜湖郡所在的芜湖道管辖。芜湖路1927废弃,各县省直管。

此时芜湖道的行政区划很接近汉代的丹阳郡,只是小了一点。

上图是1953建国初期。宣城地区于1949年解放,但于1952年撤销。于是在1953年,宣城城被一分为二,北部四郡归芜湖地区,南部三郡归徽州地区。

徽州区也于1957撤销,所辖区域划入芜湖区。此时芜湖区辖22县。此后管辖范围不断缩小,于1971迁至芜湖地区。

1980年,芜湖地区改为宣城地区,行署也迁到宣城县(今属市),辖宣城、当涂、南陵、宁国、郎溪、广德、泾县、繁昌、青阳等县。

此后,繁昌、庆阳、南陵、当涂等县相继划区,旌德、绩溪等县划入1987。

随着2000年由地改市,逐渐成为今天的行政区划。

纵观宣城的行政区划历史,宣州区和泾县的行政建制历史同样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而七郡存在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北宋。

宣城的地级行政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的宣城郡,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北宋至清朝,东部的广德、郎溪自成体系,隶属广德军(州),与宣州并存。在此期间,宣城市一直有两个地方地级行政机构。

最后说一下绩溪县。从唐代建县之初,属黄山市前身,1987年才归宣城所有。论行政体制上的亲疏关系,黄山市黄山区更接近今天的宣城市。要知道黄山区的前身太平郡,在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就位于泾县,属宣州。

笔者整理了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浙江、湖北的行政区划史,可以发现更多的关注点。#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