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断裂带范围

沂沭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庐深大断裂的一部分。

沂沭深断裂带又称沂沭深断裂带,是我国地质构造中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的延伸,是广义郯庐断裂带的一部分。因大致位于沂河和沭河之间而得名。

沂沭断裂带形成于元古代,至今仍有活动。它是中国重要的地震带,也是山东省两大地震多发区之一,即沂沭断裂带和辽考断裂带。但与郯庐断裂带主体相比,没有强震记录。公元1668年郯庐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主体的北端,与该带相邻。

位于断裂带内的临朐-青州地区是山东省中长期地震预报的高风险区。预计可能发生里氏6级、震中烈度8度左右的地震。该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庐深大断裂的一部分。南起江苏进入渤海,经郯城北至昌邑,贯穿山东中东部,平均走向17,长330公里。断裂带北部宽40多公里,南部宽约20公里。

南北两端被第四系覆盖,露头断续240公里。它是山东最重要的深大断裂带,主要由四条主断层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葛沟断裂、沂水至汤头断裂、安丘至莒县断裂、昌邑至大店断裂。它们共同形成了中间为地垒,两侧为地堑的构造组合。主断层的左旋位移为30 ~ 60公里。

沂沭深大断裂的成因

沂沭深大断裂始于太古代,中生代活动强烈,主要为张性正断层活动和张扭性活动。沂沭深断裂东西两侧断裂下沉,形成近北北东向平行分布的马站-苏村地堑和安丘-莒县地堑,充填了大量白垩纪地层。

在中部,断层隆起形成一个水银山屏障,泰山群广泛出露于其上。白垩纪末至早第三纪,断裂带表现出强烈的挤压活动,大部分隆起处于剥蚀状态,仅其北端下沉,形成潍坊断陷,接受古近纪早期沉积。

晚第三纪,一方面沿主断层喷发大量玄武岩,另一方面潍坊断陷沿周边鲁北、渤海地区下沉,接受古近系沉积。此后,断裂带南北差异逐渐明显,其东西边界功能大大减弱。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成为山东最大的地震震源之一。公元前70年以来,有记录的5级以上地震有5次,其中1668郯城8.5级地震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