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历史是怎样的?
龙门石窟多集中在沂水西岸的悬崖上,共有29个大窟;沂水东岸的悬崖上遍布唐代的洞窟和龛窟,其中有7个大洞窟。龙门石窟中,北魏(420 ~ 534)时期的代表性石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普台洞、巍子洞和石窟寺。东魏时期(534 ~ 549),有代表性的洞穴和一些小龛。北齐时期(550 ~ 577),代表作品是方子洞和一些小龛。隋代(581 ~ 618)代表作品为宾阳南洞北壁梁培仁造像龛。唐代(618 ~ 907)有代表性的洞穴有千玺寺、宾阳北洞、景山寺、万佛洞、会剑洞、赵克石洞、奉先寺、龙华寺、金安洞和东山的阚景寺、擂鼓台洞。
龙门石窟的千玺寺是人们到达的第一个洞穴。又叫斋宝堂,开凿于唐初。因寺下有泉水流淌而得名。洞内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三天王。两菩萨丰腴浑圆,形厚目亮,极好。
宾阳洞有三个洞穴,挖掘了24年。洞内佛像反映了北魏、隋唐等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宾阳洞一般指宾阳中洞。宾阳洞前壁雕有释迦牟尼主像,左右立着弟子和菩萨。佛、菩萨面容清瘦,大目平颈,织锦纹理刻画细致,有明显的西域艺术痕迹。洞顶雕有飞天,颇为健康典雅。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慈禧太后礼佛图》,造型独特,构图精美,后被盗。
万佛洞位于宾阳洞的南面。山洞里有许多雕像。南北石壁上布满小佛像,很多只有几厘米高,有1500多尊。主墙佛像坐于八角莲花座上,腰有四勒克斯,莲花托肩。后墙上雕有54朵莲花,每朵莲花上坐着一位菩萨或施主,墙顶浮雕着乐师,个个雍容华贵,栩栩如生。洞南壁上还有一尊观音菩萨像,手拿净瓶,圆润丰满,婀娜多姿,特别传神。
奉先寺是唐代龙门最大的石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3年。洞内佛像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征,面部丰满,耳朵下垂,完美、安详、温馨、善良的造型,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的卢舍那佛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米,头高4米。造型丰满,外形俊朗,服装线条流畅,极具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侧有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塑像。第二个门徒,叶佳和阿难,是温顺和虔诚的。两个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看起来慈祥开朗;天王手捧佛塔,看起来魁梧壮实;力士雕像更是动人,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气势磅礴。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风尚。龙门石窟为研究北魏至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民风、雕刻、绘画、建筑、服饰、乐舞、书法、医药以及中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它不愧是一座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