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物流概念的产生和演变?

物流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人类社会开始交换产品以来就存在了。对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

对物流最初的认识来源于生产的组织实践:过程和产品销售的实际需要。早在1901,Growell就在《美国政府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首次讨论了影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其中涉及到物流的概念。

101阿奇·肖在他的著作《市场流通中的一些问题》中提出:“物流是一个需要不同创造的问题,物资经过时间的转移和审问会产生附加价值。”

1935下午,美国营销协会说:“物流是包含在销售中的物质信息和服务,伴随着从生产地流向消费地的各种活动。”

二战期间,美国战时供应中心采用物流管理,随后物流的概念被引入商业领域,并被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的配送、运输、采购和库存控制、储存、客户服务等商业活动”

第二次山地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时期,流通成本降低的延迟引起关注,物流(IV)概念更加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PD的概念在日本被翻译为“物的流通”。后来日本著名学者平原诚司直接用“坚韧流”这种更简单的表达方式代替了“物的流通”,并被广泛使用。

日本综合研究所1981年编写的《物流手册》中写道“物质材料从供应商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角度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仓储、库存管理、配送加工、运输、配送等活动。”

美国物流协会在1986中对物流做出的定义是:“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从工业场所到消费场所,与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有关的信息进行流通和保管,以便高效地计划、实施和控制,使‘费用相对效应’最大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入了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对物流的认识已经发展得更加丰富。

1996台湾省物流协会拟定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一个事物的物理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通过管理程序将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信息等相关物流功能活动有效结合,创造价值,满足客户和社会需求。”

1997年,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完成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将物流定义为“传递物质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的过程。)根据用户的要求,以最小的总成本从供应地到需要地。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配送加工、加工等活动。

1997《物流概论》,我国有专家学者认为“物流是物质材料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物理(实物)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运动。”有人认为:“物流是物质实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及相关活动的总称。”"只要有物质实体的空间位移,就有物流."

L998《中国现代物流研究》[ZJ]指出:“物流中的‘物’是指一切可以物理移动的物质材料。”物流中的“流动”指的是物理运动。这种运动也称为位移。"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为了适应物流的发展,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修订:“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从起点到消费点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来自百度。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