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铜矿
铜绿山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和下扬子地台褶皱带大冶复式向斜的南翼,阳新岩体西北端的铜绿山小岩体中,是长江中下游鄂东南成矿带重要的铜铁矿床,成矿带属大冶-九江铜-金-铁-铅锌-(锶-钨-钼-锑)-黄铁矿成矿亚带。
1.矿区地质的简要描述
(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有下三叠统大冶组、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下白垩统大寺组和第四系。大冶组和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与本区成矿关系密切。大冶组主要为第三至第四岩性段,隐伏于矿区内。嘉陵江组在矿区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第一至第三岩性段。
(2)结构
矿区的构造由北西向和北东向的褶皱和断层叠加而成,其中北东向构造较为强烈。本区控矿的主要构造是柯家山-仙人座背斜,矿床中的矿体(群)沿背斜两翼和核部分布。该地区的断层主要分为三组:北西向、北东向和北东向。由于岩体的侵入,断层延伸不远。该区断裂带发育,主要分布在接触带、矿体顶底板、背斜轴部和部分断裂带。
(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主要是阳新杂岩西北端的铜绿山小岩体。铜绿山小岩体属于燕山期侵入岩,面积11km2,平面呈圆形。铜绿山小岩体分为三种岩石:应时闪长玢岩、中粒斑状应时闪长岩和中粗粒应时闪长岩,它们之间逐渐过渡。与矿化关系最密切的应时闪长玢岩集中在北半部,向东南方向延伸。
2.矿床特征的简要描述
(1)矿体特征
铜绿山矿床已探明主矿体13个,呈北东向展布,长2100米,宽600米,面积1.2平方公里。单个矿体出露地表,一般隐伏在-100 ~ 600米标高处,少数赋存于-600米标高以下。单个矿体一般呈层状、透镜状,产于捕虏体接触带中 长100 ~ 400米,厚10 ~ 60米,斜延伸100 ~ 700米,倾角50° ~ 80°。 大多数矿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矿石以雁列状排列而成的矿体。应时正长玢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以ⅰ、ⅲ、ⅳ、ⅶ号矿体为主,其次为ⅱ、ⅴ、ⅶ、ⅶ号矿体,主要呈透镜状或层状。矿体的分布主要受北北东向和NEE向两组构造控制,形成两个方向相对应的矿带。北北东向矿带由ⅰ、ⅱ、ⅲ、ⅳ、ⅴ、ⅵ、ⅶ号矿体组成,北北东向矿带由ⅶ、ⅶ、ⅶ、ⅶ和ⅶ号矿体组成。矿体在平面上是一组不同出露深度的平行矿脉,在剖面上呈之字形,有尖灭再现现象。
(2)矿石类型和结构
矿区矿石主要富含铜和铁矿,主要伴生有益成分为金和银。矿石类型分为铁矿、铜铁矿、铜矿、铜硫矿、钼矿。
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生-自生粒状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胶体重结晶结构、侵蚀交代结构、破碎结构等。矿石中常见的主要构造类型有致密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和粉砂状构造。
标本名称矽卡岩铜铁奥伦诺。DB014-1地层时代燕山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集
这个矿石标本是从第一号矿坑采集的。矿区III号矿体。标本表面铁黑色,半自型-自型粒状结构,致密块状,浸染状结构。矿石矿物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磁铁矿和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石榴石和透辉石。铜品位为0.56%,TFe品位为35%。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铜矿成因类型矽卡岩型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