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一部惊世骇俗的盗墓史书颠覆了中国的传统历史。那是什么?
但是有这么一本书,一发现就引起轩然大波。但却被忽视,被视为异端,几千年后就消失了。它就是竹书编年史,一部在中国颇有争议的史书。
历史的见证人
有一个故事说,崔尧谋杀了君主,但是他怕自己的罪行扩散,就把历史学家太史伯叫来,要他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但史家严词拒绝,如实记录。崔尧非常生气,把他杀了。古代历史学家是一代一代继承下来的。
太史伯的弟弟太史忠继承了哥哥的官职。同样的做法让崔迅大怒,太史忠也死在崔迅手里。第三个兄弟,泰什伯,也有同样的命运。崔尧意识到这样是没有结果的,于是放下了杀他的继承人四弟太史帝的打算,允许他如实记录历史。
虽然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很多细节已经无法考证,但有两点是肯定的。首先,史官制度和当时的阶级继承制度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世袭制。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历史学家必须如实记录历史。无论哪种影响,都要保证历史的正确性。这样后人就不会对历史有错误的认识。
第二点很重要,因为它能进一步说明古史书籍必须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来编撰。那么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流传下来的史书,比如《史记》、《春秋》还是比较可信的。而且作者也很有名气,不太可能出现捏造历史的现象。
因此,把《史记》等著名史书中记载的历史作为正史,成为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然而,一批竹简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没有名字,后人命名为竹书纪年。
意外挖掘
竹书纪年的出土时间在西晋。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因为一次抢劫。西晋时,出现了一个非常猖狂的盗墓贼,名叫“不”(与“不”读音相同),也是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大盗。这个人很猖狂,也很聪明,偷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的墓。
这个人是在盗掘魏襄王的坟墓时被发现的。当地政府官员赶到时,墓中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大量贵重物品已被搜出。却留下了一堆竹简。在盗墓贼眼里,竹简只是一文不值的垃圾。
到达的官员粗略地看了一下这些竹简,竹简写得像蝌蚪一样。这引起了官员们的注意。要知道,用蝌蚪的人很少,西周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在《水浒传》中,它被视为天道所用的文字。
官员们把这些写有蝌蚪的竹简从墓中搬了出来,总数达到十车。但这还不是全部。这个叫“不”的盗墓贼因为火把熄灭了,直接烧了一些竹简用来照明。
这些竹简数量巨大,内容相当丰富。最后,当时的“考古学家”从这些竹简中整理出了十几本先秦时期的古籍,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文学发现。
西晋的钦差大臣荀胥和何焦花了大量的时间翻译它们,得到了一个初步的翻译版本,也被称为“荀和本”。他们还没仔细研究,就把吊车一个接一个地往西开了。直到晋惠帝即位,大臣衡和左作郎书才最终完成了《舒威本》的修订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可怕的“焚书坑儒”的手段。这使得很多先秦史书消失,或者阿房宫只保存了一套。然而项羽的一把火,让这些仅存的残余消失了。后世能研究历史的古籍只有《史记》和《春秋》。
这些从魏襄王墓中获得的竹简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为写在竹简上,记录了大量的古代资料,所以被称为“竹书纪年”。
“学术异端”
当时的研究者经过对《竹简年谱》的深入研究,发现《竹简年谱》中的内容是严肃的,因为它所记载的历史足以推翻当时人们对古代史的认识。以下是一些例子:
比如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领导人是姚舜禹,继位后建立了夏朝。前三皇通过退位制度实现了权力的转移。这符合儒家思想。
然而,在竹简编年史中,舜帝驱逐了年老体衰的姚笛,不允许他见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说,在竹简编年史中,舜帝是通过谋求篡位而获得权力的。
再比如,在《史记》中,西周末年的皇帝周幽王为了讨妲己欢心,打了一场仗。之后,狗军攻陷濠江,周平王东迁洛阳为都城,史称“东周”。然而,在竹简编年史中,周平王是由他的祖父沈侯建立的,有一个皇帝名叫周谢王,是周幽王的弟弟,得到了大臣的支持。
这样的内容有很多,大部分都与现有的知识相悖,甚至截然相反。这让一向视儒家为正统的大臣、学者们认为这是“异端”,嗤之以鼻。但愿那时所有的盗墓贼都被烧死。
在瘦子之后
竹简纪年在北宋完全消失。为什么?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知道,西晋没多久,然后就是五乱,魏晋南北朝。
在国家富强、社会和平稳定的时代,文学和经济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一旦社会动荡,这些都将无足轻重。简牍的编年史因为社会动荡和战乱不断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竹简和竹简编年史的手稿已经消失了,但是有些内容还是保留了下来,就是上面说的那些。如前所述,历史学家作为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为国家记录历史的人,具有极高的真实性。作为的陪葬品,显示了其在魏的崇高权威。那为什么和史记有这么大的冲突呢?没人知道。也许竹简编年史记载的历史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