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掌握了西方制镜技术,写出了中国第一部专门的光学论著?
孙字文玉,号泗滨,江苏吴江人。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乐器制造商。他活跃于民间,擅长制作光学仪器。他一生写了一本书《镜史》。
成功眼镜的推广与改进早期,中国的眼镜是进口的,价格昂贵。[5]孙看到许多人因为视力问题而生活困难,于是他自己成功地制造了眼镜。为了发展,他到杭州向屈学习光学,并请了一批杭州学者到苏州共同探讨,结合西学,掌握了“磨片变光”的技术。在此基础上,他用水晶代替玻璃作为原料,把过去的“单面镜”(即用手里的单个镜片“一面镜子”)改为鼻梁上使用的方式,打磨成24种不同的凹凸镜片,供顾客自行试戴,“配眼镜”,在全国大受欢迎。在他对眼镜制造和改进的影响下,苏州眼镜作坊开始兴盛起来。
后来,孙把这些技艺传授给了苏州人褚三善。这一时期,眼镜迅速风靡全国,价格迅速下降,在日本畅销,成为出口日本的重要商品。后来在苏州郊区形成了大量生产玻璃的作坊。经过几次搬迁,他们最终在该国形成了一个眼镜分销中心。
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带来了大量西方光学知识。其中,汤若望的《望远镜论》是第一部向中国系统介绍望远镜制作及相关光学原理的著作,这也启发了孙。孙的《镜史》虽然也有参考的部分内容,但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同时,镜子的历史也受到了博爵的影响。孙在他的书中记录了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光学仪器。它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光学论著,其光学仪器在当时影响深远。为了纪念他,人们专门在苏州博物馆展示了他的发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