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沙面

作为中国四大都市之一,广州不仅有繁华的商业中心,还有颇具人文历史的弄堂街区。然而,在广州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恐怕要数沙面岛了,这是一个位于西南的小岛,由珠江冲积而成。

历史上,沙面岛并不是一个岛,而是珠江水冲向大海时冲积形成的一片荒凉的沙洲,仍与陆地相连,名为石翠洲。

石翠洲很小,面积只有0.3平方公里,但自古以来就是广州重要的商业中心。自宋元明清以来,石翠洲与附近的“上下九”一起,形成了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货物交易中心,无数的货物在这里进行交换和转运,从而肩负起广州的贸易重担。明代,这里还设立了华杰阁,管理外国货物的进出口。由此可见当时的石翠洲是多么的繁华。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一切都变了。1859年,英法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们派出英国官方代表“伯克”与清政府谈判,迫使清政府在石翠洲以北挖了一条宽40米、长1200米的小溪(沙基永),使之成为一个叫沙面岛的岛屿。后来清政府被迫签订《沙面租界条约》,强行掠夺沙面岛使用权,迫使沙面岛成为租界。

随后,他们开始在上面修建大量西式建筑,包括教堂、学校、邮局、医院、俱乐部等等,供岛上的人们使用。在签订租借条约后的几十年里,沙面岛上的公共设施逐渐完善,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事务所,包括太古、三菱、汇丰、渣打银行等。

当时除了英法,还有荷兰领事馆、苏联领事馆、美国领事馆等。,所以岛上的建筑多种多样,涵盖了欧洲各国的风格。既有新巴洛克式的新潮建筑,也有仿哥特式的古典建筑,还有罗马的券廊建筑等等。但总的来说,里面的建筑以英法式建筑为主,属于典型的西方古典建筑。

如此鲜明集中的西式建筑,在历史上30多个租界区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天津的意式风情街,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也没有典型的沙面建筑风格。所以沙面也被称为露天的欧洲博物馆。建议喜欢欧式建筑的朋友一定要来看看。这里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一定会让他们大饱眼福。

后来经过多年的变迁,沙面岛上的欧式建筑也呈现出一种陈旧的状态。驳墙、倒墙、杂草丛生的老树,都在默默诉说着被遗忘的历史。曾经,沙面岛作为英法租界,确实见证了清朝的衰落,如今却成为了国家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区。这些见证了历史的欧式建筑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焕发了活力,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去年,广州花了3.5亿元,历时4个月,对这座小岛上的建筑进行了改造。新修的路面拓宽了不少,绿植也填好了,墙也重新修了,一些楼的内部也修了。路边增加了很多公共设施,方便游客休息。有数百年历史的沙面岛焕然一新,变得更加美丽。

沙面岛* * *有150多栋欧式建筑,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最适合闲逛打卡。这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地区也是婚纱照出镜率最高的地方。周末或节假日,拍照打卡的游客熙熙攘攘,为沙面注入一股新鲜活力,成为广州的网络名人景点。

古老的欧式建筑,长满青苔的老树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重生,但来到这里后,你依然能从这些斑驳的阳光中找到宁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旧日时光。

沙面岛不像其他景点,有大量的店铺可以逛,但外围也有很多网络名人店铺。比如被誉为广州最美的星巴克,就涂上了一层鲜艳的蒂芙尼绿,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拍照。在这里点一杯咖啡,选一个靠窗的座位发呆,真的很舒服。

就连一向热闹的麦当劳,在入驻沙面后也一改往日风格,变成了欧式复古风。巨大的黄色logo镶嵌在纯白色的外墙上,低调中带着活泼而恰到好处的ins风格。绝对是大宝店。

沙面岛曾经是鸦片战争屈辱的见证。租出去一百年,新中国强大起来以后,变成了我们回望历史的证据,时刻鞭策着我们前进。如今,见证了150多年历史变迁的沙面,成了拍照的合适场所,也是休闲的好去处。

150接下来的巨变还是会由沙面见证,只是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