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花进出口贸易论文!
“中国——园林之母”的由来
100年前,一位年轻的英国园艺家E·h·威尔逊(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长期而深远的向西方收集和介绍花卉植物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了。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了解的加深,他意识到中国花卉对全世界的园林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00年前,一位年轻的英国园艺家E·h·威尔逊(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长期而深远的向西方收集和介绍花卉植物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了。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的了解越来越多,他意识到中国花卉对全世界的园林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1913,他写了有影响的书《中国西部的博物学家》。这本书在1929重印时改名为《园林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一称谓已经被许多植物学家和园艺家所接受。在中国,虽然很多人对这种说法耳熟能详,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很有限。笔者对此做一简单阐述。
一、中国东方园林对西方的贡献
中华民族自古就爱花。2500多年前,花在美化我们的生活和表达我们的感情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诗经》中关于桃花、牡丹和黄花菜的诗句很好地说明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培育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绚丽花朵。而且中国的花卉很早以前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比如桃花、萱草等原产于中国的花卉,大约在2000年前就传入了欧洲。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园林艺术的迅速发展,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海外的奇花异草有了更多的需求。当时,来到中国的西方商人很快对中国许多不同寻常的美丽花朵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尽力介绍中国花卉的幼苗。
鸦片战争前,广州作为西方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主要场所,是一个花卉园艺非常发达的城市。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花木种类繁多,素有“花城”之称。当时在广州东南郊有一个很大的园林区——花带(或称花地),是非常著名的花卉苗木和盆景交易中心。这里是早期西方商船船主购买中国花卉的重要场所。
另一方面,在北京的西方传教士,尤其是有一定植物学基础并在中国皇家园林工作的法国P.D. Incarville,也积极地将一些在北京园林中发现的花木幼苗通过内陆贸易路线送往彼得堡、巴黎和伦敦的欧洲植物园。其中,从唐智送来的植物包括红松、苏铁、角蒿、石菖蒲、大白菜和一些紫堇属植物。此外还有侧柏、国槐、臭椿、栾树、皂荚等北京常见的绿化树种。以及大枣(Ziziphus jujuba)、枸杞(Lycium chinense)和染料植物蓼蓝等。有关记载表明,18世纪下半叶,西方通过各种渠道从中国引进了许多花卉和观赏树木,包括香石竹、玫瑰、蔷薇、山茶、菊花、牡丹、芍药、迎春、苏铁、银杏、芍药、角蒿、翠菊、侧柏、槐树、臭椿、栾树、皂荚等。其中芍药、翠菊、滨蒿是后来栽培的很常见的花卉植物,都被冠以很美的名字。比如芍药,被西方人称为艳丽的leedingheart,色彩相当丰富。翠菊是一种美丽的花,是我国的特产。在西方很受欢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紫菀”。有些树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比如臭椿也是欧洲广泛栽培的绿化植物,被称为天堂之树。栾树在西方被称为金雨树。进入19世纪后,科尔受英国人元秋和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检查员雷维斯派遣,从中国广东沿海地区采集了大量汤涤、栀子花、金银花、玫瑰、杜鹃、紫藤、西藏报春花等苗木,并送回英国。
在中国早期引进的西方花卉中,菊花和玫瑰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菊花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这种美丽的花很快引起了欧洲商人的注意。
1688左右,被称为“海上司机”的荷兰人引进了6个美丽的菊花品种,颜色分别是浅红、白、紫、浅黄、粉、紫。1751年,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的学生奥斯巴克从澳门带回一种野菊花到欧洲。1789年,时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的班克斯将菊花重新引入中国。据说英国种植的菊花主要就是从这种菊花中培育出来的。后来在1798和1808之间,直接引进了8个新品种到英国。
1804年,一些有能力的英国景观艺术家成立了“伦敦园艺学会”(1860年更名为“皇家园艺学会”)。这个学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对中国观赏植物的收藏。一位英国学者曾写道:中国的花和我们自己的花完全不同,不仅是植物的种类,还有它们的使用方式和布置时透露出来的美学价值。.....甚至远东花园和植物中使用的象征主义也提供了一个想法的来源。到了18年底,中国的东西成了一时的时尚。“正因为如此,这个学会自成立以来,就试图从中国引进大量花卉。包括菊花。
菊花被西方人看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菊花在花少的秋天开花,花期长。作为时令花卉,其观赏价值非常突出。当时的园艺学会秘书萨本指出了这一点。同时,他认为,虽然园艺学会植物园已经种植了12个菊花品种,但根据相关资料,我国仍有大量菊花品种,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收集。
园艺学会分别在1821和1823派波茨和帕克斯向中国引进菊花新品种和其他花卉。他们送回了30种菊花新品种和大量其他观赏植物。再加上广州的Reavis等人的不断引进,从1821到1826,萨本描述了超过68个菊花品种。后来广东沿海比较好的菊花品种几乎都被引进到了英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3期间,傅穹受园艺学会派遣,前往当时中国开放的南方港口城市采集园林植物。他被西方视为“无可争议地开启了中国植物采集史上的新纪元”的人。先后四次访华,引进园林植物和经济植物190种和品种,包括牡丹、芍药、山茶、银莲花、杜鹃花、月季、金银花、铁线莲等,其中120种是西方前所未有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从舟山引进了一种菊花品种——“舟山雏菊”。这种菊花是傅穹在1846年送回英国的。在随后的20年里,在西方园艺家的帮助下,这种小花培育出了各种广泛栽培的烟花品系。傅穹引进“舟山雏菊”被认为在菊花育种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由于其重要性,西方国家在菊花育种方面进展迅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852,与中国相比,shine on you早已超越了蓝色潮流。如今,它不仅是栽培最广泛的花卉之一,也是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四大切花之一。也是商业价值最高的花卉之一。难怪有人认为菊花绝对是西方从远东引进的最重要的园林植物。
西方从中国引进的重要园林花卉有很多,玫瑰就是早期能与菊花相得益彰的那种。月季在西方园林和家居装饰中的作用,丝毫不逊于菊花。月季也是我国非常古老的观赏花卉,在南方四季开花,花期很长。所以叫玫瑰,俗称月红。玫瑰是近代西方从中国引进的重要花卉,在当今西方园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被誉为“花中皇后”,据说培育了2万多个品种。这似乎是西方人对蔷薇属植物情有独钟的结果。美国植物学家里德(H.S.Reed)认为,西方栽培的月季和蔷薇植物主要来自中国的三个品种。首先是月季。17世纪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传入印度,1781年经印度传入荷兰,故误认为原产于印度。1789年,英格兰银行将月季带回英格兰栽培。几乎与此同时,它也被引入奥地利维也纳植物园进行栽培。另一种是多花蔷薇(或多花蔷薇)。本种的标本由英国驻华使团的一名随员于1793采集。它的一个变种在1804年被引进英国。还有第三种,飞机草,1808引入英国。基于这三个物种的定向杂交和栽培,在西方获得了许多种类的玫瑰和蔷薇。
当然,由于中国是蔷薇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西方人从中国引进了三种以上的蔷薇属植物。1792年,英国使团随员在中国采摘了苞叶铁线莲并带回英国。1807年,班克思亚科的R. Bankisiae被引入英国。1823年,英国园艺学会派出的收藏家从中国引进了一些玫瑰新品种。后来,被同一组织派往中国收集园艺植物的傅穹在厦门和上海收集了许多蔷薇属植物的幼苗,其中包括一种由宁波当地人收集的名叫“五色玫瑰”的品种。此后,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不断从中国引进蔷薇属观赏植物。
这一时期,许多传入西方的花木被广泛栽培,科尔从中国南方引进的卷丹百合就是其中之一。卷丹百合。是中国各地常见的球根花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它橘红色的花瓣,卷成一团,点缀着紫黑色的斑点,配合着细长舒展的花朵,显得格外婀娜多姿。在科尔的带领下,园林在欧洲迅速流行起来。由于其形态特征,这种花被西方人称为“虎百合”,后来成为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百合品种之一。由Reavis和Potts引进的大量西藏春报(P. sinensis)后来在英国广泛种植。
此外,法国传教士寄回的臭椿种子被培育成大量树苗,在英法城市被广泛用作行道树。19世纪中叶,傅穹从中国舟山引进棕榈,现已在西方广泛栽培。他介绍到西方的榆树叶李和锦鸡儿花也是在西方栽培的。此外,原产于中国南方的部分木香花品种在地中海沿岸园林中被广泛栽培。因为中国有如此丰富的花卉资源,傅穹认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确实是一个‘中心花卉国家’。”
“中国——园林之母”的缘由来自:免费论文网www.paper800.com二世·威尔逊开放西方园林。
19世纪下半叶,法国传教士谭维道和英国海关官员韩尔立在川西南山区和湖北宜昌附近的采集,使西方人认识到在鄂西、川东和西北的高山峡谷中,仍然有大量的奇花异木。当时,哈佛大学植物学家沙建德教授认为:“显然,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城市公园和花园像中国西部那样有如此多适合温带气候的新植物。”。于是在1897,他建议著名的英国威彻公司派人去那些地方收集新植物的幼苗。1899年,英国年轻的园艺家威尔逊被威彻花木公司派往中国。由于他在那一带收藏成功,被称为“开西园之人”。
如果把卫奕信的工作看作是西方在中国引种的一个整体阶段,我们不难发现,与前一阶段傅穹等人主要从中国引种原始栽培花卉不同,这一阶段西方人主要从中国引种野生花卉,因此数量更大。很多花卉更是吸引人,如珙桐、香果树等,不仅是中国特有的古树种,还被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北半球最美的观赏树木。因此,它具有发展性和驯化性的特点;地点也从中国东部进入了中国中西部。
威尔逊第一次来中国,两人都受雇于威车公司。时间分别为1899至1902和1903至1905,各自都有明确的引种珙桐和绿绒蒿的使命。
珙桐与中国的许多观赏植物相比,有“养在内室,无人识她”之意。这种以花蕾为鸽子展翅对象的美丽观赏树木标本,最早由法国传教士谭维道在中国川西宝兴采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树种。法国植物学家还特意在他们关于这种植物的作品中附上了一张美丽的彩图。珙桐因其花芽的形状而被称为“鸽子树”或“手帕树”。也许是这棵树的描述和他精美的插画吸引了商人的注意,威彻公司萌生了引进的想法。
从65438年到0899年,威尔逊来到中国收集树苗。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他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这种他认为是北温带“最有趣、最美丽”的木本植物,并采集了大量的种子和幼苗。成功引种到英国等西方国家栽培。现在,很多珙桐已经长成高达五六尺甚至更高的参天大树。这种美丽的鸽子树不仅在欧美广泛栽培,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
威尔逊首次访华不仅成功引进了珙桐,还带来了大量其他观赏植物。他当时去的地方,如鄂北、川东等地,都是中国槭属等木本植物的中心,所以他的引种包括了许多极具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如娇艳欲滴的玉兰花,既有可观的花,又有叶,果实鲜美。此外还有红树林(红桫椤)、灰槭、水曲柳(红桫椤)、荚蒾、巴山冷杉和蒙大拿铁线莲。还有一些著名的观赏杜鹃花品种是谭维道、法古斯和汉勒利早年发现的,包括Rhododedren disclor和Rh。箭竹,开鲜红的花,芳香宜人。
威尔逊第二次引入中国的绿绒蒿是罂粟科的一种美丽的花,生长在高山上。除了云南、西藏和青海的一些地区的人,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很少知道它。19年底,英国动物收藏家Pratt到川西康定地区考察。回国后,他对这种植物美丽的描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激起了西方人引进这种美丽花朵的欲望。1903年,威尔逊再次受聘于同一家公司,将这一美丽的花朵引入中国。威尔逊这次去的地方主要是川西等地。开亮黄色花朵的全缘绿绒蒿和风采各异的紫红绿绒蒿已从川西北成功引种到西部,但这两种花卉的知名度不如珙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