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历史问题

屋大维

罗马杰出的政治家,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出生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元老。屋大维,凯撒的侄子,被凯撒收养,继承了大部分财产。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后,随之而来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首领雷比达和屋大维的三人联盟,史称“后三头”。三人不断争权夺利,不久热比达失势。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取得最后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屋大维保留了国体* * *与和谐的外衣,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他自称“第一公民”,意思是国家元首。元首的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65438+10月,65438+3月。考虑到屋大维镇压奴隶、捍卫奴隶主利益的能力,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思是神圣、庄严、伟大。在国家元首制度下,参议院实际上是由国家元首控制的。屋大维本人是国家元首、总司令、终身执政官、首席长老和大祭司,独揽军权、司法权、行政权和宗教权,实际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维建立的国家元首本质上是一个隐性的君主政体,屋大维对罗马的统治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屋大维,“第一公民”

安东尼利用凯撒的威望,煽动平民和士兵攻击元老院,吓得反对凯撒的守旧派贵族东躲西藏,逃离罗马。同时,为了赢得民心,壮大自己的力量,他还宣布赦免了一批谋杀恺撒的阴谋家。

就在安东尼拼尽全力想登上舞台的时候,一个年仅19岁的年轻人出来挑战他。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被称为“第一公民”的加约·屋大维。

屋大维是凯撒姐姐的孙子。凯撒曾经收他为养子,让他继承大部分财产。然而,屋大维的身份却长期得不到认可。原因之一是他出身卑微:他的祖父是磨坊主,父亲是小镇上的高利贷者。凯撒遇刺时,屋大维正在希腊研究军事。他得到消息后,偷偷和凯撒的几个老部下商量,悄悄从希腊渡海到了意大利。他住在一个小村庄里,收集有关罗马局势的信息。当他得知安东尼的所作所为后,他决定去罗马对付安东尼。他的母亲恳求他不要冒险,因为他没有权力,也没有士兵。屋大维说:“我有一支矛和一面盾,那是养父凯撒的名字。”

屋大维看到恺撒在军民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恺撒的名字仍然有很大的号召力。他改名为盖奥尤里凯撒屋大维安努斯,表明了他继承凯撒事业的决心。

屋大维带领很多自愿护送他到罗马的人,马上找到安东尼,要求安东尼把凯撒的财产还给他,因为他是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告诉安东尼,他会按照养父的遗愿把钱分给普罗大众。他还指责安东尼不仅没有报复凯撒,反而包庇布鲁图等重要阴谋家。

安东尼的眼睛盯着站在他面前的又黑又瘦的年轻人,他吃了一惊。但是,他很快恢复了镇静,挑衅地对屋大维说:“年轻人,除了凯撒的名字,你还想要什么?钱,我没有多少。你还想要凯撒的政权吗?”屋大维从安东尼傲慢而恶毒的话语中知道,一场权力之争是不可避免的。

屋大维是一个具有高超谋略和灵活技巧的政治人物。他知道要获得政治权力,他必须拥有军事实力。他在罗马广场拍卖了自己的财产,并用这笔钱招募凯撒以前的部下,很快组建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公元前43年7月,他趁安东尼在北方与布鲁图的余党作战之机,带兵进入罗马,胁迫元老院举行特别选举,选他为执政官。元老院也试图利用屋大维来对付安东尼,所以他们继续进行并处决了他。这样,屋大维在罗马的政治地位与安东尼不相上下。但是,屋大维清楚地看到,安东尼还是很有实力的,元老和贵族也能左右政局。现在还不是建立他自己的独裁政权的时候。于是,他和安东尼、雷比达(凯撒的骑兵指挥官)结成政治联盟,共同执政。在古罗马历史上,这三个人被称为“后三英雄”。

公元前42年,在“后三雄”联盟用敌人消灭了他们的* * *之后,以布鲁图为首的老牌贵族,联盟内部三大巨头的斗争随之展开。公元前36年,拉比达被屋大维剥夺了军权。三头政治变成了安东尼和屋大维并肩站在一起的局面。他们分别掌管罗马的东部和西部。前一年,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结婚,他们共同统治埃及。他还宣布,罗马的一部分将给予女王的儿子。这引起了罗马人的极大不满。屋大维趁机出兵征服安东尼。

公元前31年,在希腊的阿克星海角,屋大维的海军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的舰队进行了一场决战。结果屋大维大获全胜。次年,安东尼逃回埃及,自杀身亡。屋大维率军进入亚历山大,随后占领了整个埃及,结束了托勒密王朝。

在屋大维时代,罗马帝国的疆域北起多瑙河,南至非洲(包括埃及),西起比利牛斯山半岛,东至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半岛,形成了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为了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屋大维将大量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成为罗马帝国事实上的皇帝。但是,为了避免和凯撒一样的命运,他一直在努力维持国家的样子。他坚决拒绝“皇帝”的头衔,只称自己为“第一公民”,意思是国家元首。他还保留了时代的元老院。但老长辈、贵族所剩无几,大多已被“新人”取代。这些新人要么是新提拔的贵族,要么是依附于新政权的贵族家庭。所谓“国民会议”成了通过屋大维动议的工具。

公元前65438+27年10月,屋大维假装接受人民的请求,接受了元老院授予他的“奥古斯都”称号。“奥古斯都”是“神圣”和“至高无上”的意思,是比皇帝更光荣的称号。实际上,屋大维是第一个没有“皇帝”头衔的罗马皇帝。从此,长达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结束,罗马帝国时期开始。

屋大维是罗马所有军团的最高指挥官。他建立了一支30万人的常备军和一支驻扎在罗马的卫队,并配以一支由德国人组成的精锐卫队。正是凭借这些力量,他打败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镇压了奴隶的反抗,维护了奴隶主的军事独裁。

屋大维从公元前30年开始执政,在罗马帝国统治了40多年。他死于14年。罗马帝国维持了近200年相对稳定的局面,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被称为“罗马和平”时期。当时各省都修建了一些新的大道。这些大道把帝国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罗马成为这些大道的中心。所以后来有人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形容罗马帝国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

俾斯麦

维也纳体系建立后,有两个人最不高兴,那就是法属拿破仑三世和普鲁士俾斯麦。

随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法国和英国打败了俄国。

随着战争的进展,四国同盟已经失去了效力,而拿破仑三世因为成功地破坏了四国同盟抗法,在中国的声望大大提高。国际上也是如火如荼。但只有两个人看清了拿破仑三世,那就是统一意大利的加富尔和统一德国的血腥宰相俾斯麦。他们都认为拿破仑三世是个小问题。事实证明,拿破仑三世确实是空的。

尽管拿破仑三世沉重打击了维也纳体系,但在俾斯麦之前仍然存在着神圣同盟。首先,他唆使奥地利为巴尔干而战,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第一步,把奥地利赶出德国统一的步伐,孤立奥地利,使其无法影响普鲁士的统一计划。

第一步成功后,面临法国干涉。德国统一最不爽的是法国,这意味着从黎塞留开始,阻止中欧形成强国的目标终于从噩梦变成了现实。但在战争初期俾斯麦安抚法国,解决奥地利后,法国发现问题很大,与普鲁士开战。在这个大问题上,可见拿破仑三世的眼光实在不高明,也难怪俾斯麦不会把他当回事。

随着法国的战败,德国的统一不可避免。

此时,俾斯麦面临一个最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各国是否会像拿破仑帝国那样,与欧洲中心强大的新兴德国打交道。

但他毕竟是俾斯麦。

他通过与其他国家的长期矛盾达成了协议。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些协议,就是走钢丝,玩危险的平衡。

所以俾斯麦不在了,德国就没有接班人可以继续了。

于是我们踏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议员生涯

步入政坛改变了俾斯麦的一生。他首先成为一名河岸监督员。这份工作很适合俾斯麦好斗的性格,所以他很称职,很快树立了正面形象。他借此机会参加了议会选举。虽然他只是被选为候补议员,但他成功迫使一名议员因病辞职。结果,他成功当选为柏林议会的正式议员。这一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麦才33岁。

同年,他与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子订婚,并于当年结婚。

但在公元65438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发,溥王被俘。俾斯麦决定去柏林查明真相。在路上,他遇到了威廉一世的妻子,请求他帮助她的丈夫成为国王,但俾斯麦拒绝了这一请求。后来,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地镇压了革命。

外交官生涯

1851年,俾斯麦是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代表,不久被提升为大使,这一职位他已经担任了8年。

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于是威廉王子摄政。威廉王子摄政后,俾斯麦立即被召见,并被任命为驻俄大使。

1861年,威廉王子为威廉一世登上王位,但他随即在扩军备战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麦为内政,但俾斯麦不愿意当内政,所以没有执行。

1862年春,俾斯麦回到柏林。由于内部压力,普王无法提拔他为宰相。结果,俾斯麦辞职并被重新任命为驻法国大使。当年9月,普王又因扩军问题与议会发生冲突。迫于无奈,1862年9月23日,他召回俾斯麦,任命他为宰相。

首相生涯

俾斯麦出任首相后,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所以他想以德国统一大业转移议员的注意力,赢得民众的支持。很快,他开始筹划三次统一战争。

团结战术

德国统一的三大英雄——俾斯麦、罗恩和毛奇

德丹战争

更详细的资料请参考《德丹战争》词条。

丹麦作为德国的北方邻国,经常插手德国的事务,所以俾斯麦第一个解决了丹麦。1861年,丹麦国王想接管普丹边境的两个省,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俾斯麦随即借此制造了一场纷争。他首先保证如果普丹开战,其他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进攻丹麦,最后迫使丹麦放弃两个省的权益。

1864,10年10月30日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要求丹麦放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省。1865年8月14年8月,两国达成加斯坦特别盟约,将石勒苏益格置于普鲁士统治之下,荷尔斯泰因置于奥地利统治之下。

但这其实是俾斯麦蓄意的阴谋,因为奥地利获得的荷斯坦不仅面积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就很容易和普鲁士发生冲突,所以这是推动奥地利和普鲁士开战的一个导火索。

普奥战争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词条“普奥战”。

德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日后德国的统一。所以他着手孤立奥地利。第一,俾斯麦承诺帮助俄罗斯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会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表示普鲁士不反对将卢森堡和莱茵河割让给法国,以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当时英国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所以在普奥与奥地利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1866年4月8日,他与意大利签订了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三个月内与奥地利开战,意大利必须同时向奥地利宣战,只有奥地利将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才能与奥地利媾和。

最后奥地利皇帝因为不满意《加斯坦特别盟约》的条款,要求将这两个省纳入德意志邦联,于是俾斯麦以此为借口指责奥地利违约。结果,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也根据《攻守同盟条约》向奥地利宣战。

不久,普鲁士征服了北德亲奥小国,并于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地利军队交战,即萨多瓦战役,最终奥地利军队被击败。

此时俾斯麦决定与奥地利媾和而不是追求,因为他意识到消灭奥地利不是他的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统一德国。所以在当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他为了和奥地利保持良好关系,给了奥地利极其宽容的和平条件。

普奥战争结束后,德国统一的唯一障碍是法国,法国从背后控制了德国南部各州。

[编辑]

普法战争

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登上皇帝宝座。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普法战争一项。

因为法国还在幕后操纵,它阻碍了德国的统一。于是,俾斯麦制造了西班牙王位继承之争,迫使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宣战,而普鲁士则以此来团结德意志民族,进攻法国。

普鲁士很快击退了入侵的法国军队,对法国进行了反击。在色当战役中,蒲军打败了法国军队,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蒲军进军巴黎,帮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摧毁巴黎公社,以获取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登上王位,宣布建立德意志帝国,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战争赔款和50亿法郎。

晚期政治生涯

1871俾斯麦就任德意志帝国总理时的照片虽然德国统一了,但俾斯麦这个热血宰相还是要面对很多内忧外患。

[编辑]

国内问题

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到1877的“文化斗争”中,与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互相妥协告终。然后在1878,他马上开始“围剿左派”,颁布非常法打压社民党。但与此同时,他也制定了很多保护劳动者的措施,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劳动立法的国家,虽然很多都是表面的。

外国问题

在对外问题上,俾斯麦自德国统一后就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让德国休养生息,培养国力。所以不像其他欧洲国家,他没有大量掠夺殖民地。但他担心法国报复,所以采取联盟政策牵制法国。一是1873年与奥匈帝国、俄国缔结“三皇同盟”。但1879年,俄国因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利益冲突而退出,俾斯麦随即与奥地利重订盟约,史称“德奥同盟”。但俾斯麦担心俄国会转投法国,于是在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

1882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

1875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打败了土耳其,签订了《圣斯特凡诺条约》,但这损害了英法等列强的利益,于是列强请没有参与的俾斯麦出面调停。结果1878年,柏林会议在柏林召开。在会议中,他偏袒奥地利,但表面上保持中立,这让俄罗斯成了大输家。结果德俄关系恶化,俄国退出了三皇联盟。

这些问题在俾斯麦执政后期一直困扰着他,甚至让他坐立不安。

退出政坛

俾斯麦(1895年4月1日)死于1888年3月9日,他的长子弗里德里希·威廉继位为腓特烈三世。然而他在即位99天后就去世了。结果,他的长子威廉二世在29岁时继承了王位。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不愿意被俾斯麦控制,所以在很多问题上与俾斯麦意见相左。当时俾斯麦73岁,执政26年。结果在一系列的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明白了死兔烹狗的道理,心灰意冷。3月1890,他向威廉二世递交了辞呈,正式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