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为什么要写历史小说?
安东尼娅·苏珊·拜厄特(1936-),当代英国小说家和评论家,被认为是当今英国文坛“最富想象力和智慧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书香门第,面对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拜厄特很难避免由此产生的影响焦虑和历史情结。在译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译本《论历史与故事》(OnHisto?RiesandStories),她考察和评论了当代小说的历史书写,反思了当代作家为什么要写历史小说的问题,认为以往关于历史小说创作动机的讨论过于简单化,局限于帝国或女性的主题,或者局限于“逃避主义”与“关联性”的争论。拜厄特在书中阐述了历史小说丰富的形式和主题,以及其自身的文学能量和真正的创造力,并试图绘制一幅新的近期英语写作地图。
在拜厄特看来,被批判、被大量批判的历史小说,比许多直面当下现实的小说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因为“如果我们不理解先于当下、塑造当下的过去,那么我们也就无法理解当下”。毫无疑问,对当代小说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给人类带来了物质和心灵的双重灾难。在这场涤荡人类灵魂的灾难中,全世界都在盯着同类的杀戮。从一战到二战再到恐怖袭击,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成为影响战后文学的无尽力量。“写历史小说的强大动力之一,是写被边缘化、被遗忘、被记录的历史的政治欲望。”在战争阴影下书写现实的小说家,或记录战争的切身感受和战时故事,或继承喜剧编年史的传统,或书写沉重的历史,或思考艺术和死亡。战争的历史和“这些经常具有争论性的修正主义故事”给了英国作家“在历史时代和地理上拓宽题材的冲动”,从而摆脱了战后时期社会现实主义作家视野的局限。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对于“为什么要写历史小说”这个问题,几位小说家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他们想用更复杂、更复杂的方式来写,用更长的句子,用更生动的语言。”其目的是获得一种新的叙事能量的可能性,小说家总是试图为当下的形式找到一种突破性的历史范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小说中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复杂的美学和知识”。拜厄特还将他对小说“不可企及的真实性”的坚持与现代学者越来越多地应用艺术技巧和态度联系起来。事实上,小说的艺术性和语言一直是小说家关注的焦点。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总是在竞争与合作中交替发展,这赋予了小说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意识流和随之而来的碎片化、非线性的'‘新写实’和实验小说主导了小说界,但现在小说家们重新认识到了讲故事的必要性和讲故事的兴趣”。当代小说讲故事的创新是必然的。拜厄特以约翰·福尔斯、珍妮特·温特森、彼得·阿克罗伊德等作家为例,阐述了当代历史小说的各种形式,包括戏仿与模仿、真假档交织、过去与现在交织、鬼故事与语气模仿、类型小说的版本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