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入神社是天坛街和地坛街的起源吗?

“天坛”、“地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地方,是皇帝与天地之神对话的圣地。在中国古代,祭天是国家仪式,是皇权的象征。自汉代以来,祭祀天坛的仪式就在邱欢南郊举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南郊分为南郊和北郊。南郊祭天,就是祭天神。祭坛系统是一个土墩,放在冬季至日上。祭祀北郊的土地,也就是祭祀皇帝,用的是方丘(也叫方泽),祭祀在夏季的至日上举行。所以提到“天坛”,人们自然会想到北京宏伟的“天坛”,明清两代的皇帝都在这里祭天。

..沈阳天坛遗址

盛京初年也有“天坛”和“地坛”,但规模略小。沈阳天坛旧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逐渐遭到破坏。解放初期,仍有遗迹可寻。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方向性的遗迹。在沈阳东陵区,一个新式住宅小区中,“天坛街1”和“天坛街2”的名字,终于保留了一些曾经存在于“天坛”中的蛛丝马迹。这里的街道冷漠,行人无法打扰这隐秘的宁静。天坛消失在这条街上。

事实上,通过堂子祭祀神灵和萨满跳神最初是满族表达对神灵崇拜的传统方式。努尔哈赤建立大金王国后,禁止民间再次设立堂子,堂子祭天成为统治集团专属的宗教活动和权力的象征。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被授予元朝国玺,被认为是天命所归。于是,他采纳了大臣范文程的建议,开始修建穹顶祭天。天聪十年四月初八,皇太极被王尊为“文仁圣帝”,国号改为清崇德元年,斋戒三日。然后亲自带领贝勒大臣在南郊天坛(邱欢)祭祀天地,这是清朝皇帝第一次祭天。

盛京的天坛,无论是位置还是形制结构,都明显模仿北京南郊,建于嘉靖九年(1530),但坛系规模较小,建筑材料也相对简单。此外,祭坛分三层,每层高三尺,有九层、七层、五层,坛的直径也是九的倍数,符合宋代以来“造坛用正数”的传统。一、三、五、七、九等单数称为阳数,阳代表天,三也代表中国传统的“三才”思想。天上有三颗星,地上有三颗星,世界上有三颗星。最高的阳数代表最高的天,皇帝自称天子,所以也叫“九五”。皇太极接受中国传统的祭天方式,说明他是中国的皇帝,要和明朝争天下。

虽然皇太极采纳了陈晗的建议,模仿中原皇帝在盛京南郊建立了天坛,并制定了一套祭天仪式,但传统的满族祭天堂子并没有被废除,他仍然非常重视。从崇德元年(1636)称帝,到其去世八年,共举行了六次冬至日穹祭祀仪式,只有崇德元年这一次是皇太极所献,其他五次都是官员所献。元旦献唐子七次,献皇太极六次。可见在皇太极心中,传统的堂子还是高于外国的圆丘的。

..沈阳天坛

据沈阳县志记载,顺治元年(1644)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天坛废弃。但据《盛京通志》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即下令“凡盛京坛有应修之物,盛京工部应随时查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四十八年(1783)皇帝东游期间,可见《沈阳县志》记载有误。乾隆四十三年维修时,发现原砖台第三层被泛碱损坏较多。如果是用新砖修的,新旧不一样,于是决定把围栏的旧砖拆掉,选择与露台颜色相同的整砖进行粘接。乾隆四十八年,高宗皇帝第四次东游盛京,写下了《盛京大庙之庙》诗。

直到20世纪20年代,天坛废墟依然明显。当时天坛北面有个村子叫天坛村。天坛四周为圆形外郭,中央为稍大的圆坛,北面和西面为小圆坛,高六尺五寸。当时祭坛上还留有蓝色琉璃瓦,四壁是黑色琉璃瓦。

随着日月的流逝,盛京的天坛已无踪迹,附近的天坛村早已融入沈阳市区,高楼林立。

与“天坛”同时修建的盛京“地坛”,建在富锦门外(大东门)的五华里,即沈阳市大东区小东门外林山路的一段瑞光里,地坛街由此得名。《盛京通志》记载:“筑方泽,旧制两层,四周有方坝蓄水,各层渐筑。上层建筑有六平方英尺,下层建筑有八平方英尺,两英尺四英寸高。第一层专用于地面,位于北面,东西向列。二楼供奉吴越、乌镇、四渡、先人与山陵、东西。”盛京地坛也是参照北京地坛建设的。祭坛是正方形的,有两层,刻度是偶数,是负数,代表土地面积。自1636,11六月以来,被政务缠身的皇太极没有亲自出席祭祀活动,而是由王公大臣代劳。乾隆四十三年(1778),依序重修,四十八年(1783)竣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坛逐渐衰败,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居民区。

除了天坛和地坛,雍正时期沈阳还有“社坛”、“风雨坛”、“仙农坛”等许多祭坛,都是盛京时期皇家祭祀活动的场所,祭坛里供奉着各种神灵。“社稷坛”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小西门(天佑门)西南角,供奉社稷(地)和谷神。“社稷坛”的桌子上绘有五色土,意为“辽阔之地”,代表皇帝掌握的领土。《雨坛》和《先农坛》中祭祀的其他神,不言自明。“风雨坛”位于社坛南面,知县蔡枢建于雍正十一年。“先农坛”位于南门(德胜门)东南角,五里河以南。雍正五年(1727),春秋时期修建并供奉。

如今,这些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只存在于沈阳市的街道、道路、小巷的地名中。“风雨坛街”位于沈河区南部,因与之相邻的“风雨坛”而得名。“社稷坛巷”,原名胡家院子胡同,位于沈河区中部,因其巷中有“社稷坛”而得名。“先农坛路”位于沈河区东部,因其路南有“先农坛”而得名。

..沈阳地坛地图

盛京之所以有“天坛”、“地坛”和众多的“坛”,是因为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清朝的皇帝们,都曾经认为自己是在祭奠来自天地的暗示和期望,肩负着使命和责任,在这里虔诚而庄严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祭祀。如今的“天坛”、“地坛”以及所有的“坛”大街小巷都只是普通的建筑,一切都转瞬即逝,但一切似乎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