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出家当和尚讨饭吃,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一步步从社会底层走到上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说中的皇帝,社会上却对他褒贬不一。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应该如何评价朱元璋?

朱元璋首先是一个皇帝,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皇帝说的很多东西都不可信。所以,我们不看他说了什么,只看他做了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

元朝灭宋统治中原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人地位低下,社会地位极不平等。在朱元璋得天下之前,元朝统治下的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首先,元朝将其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四等汉人和南方人。并且禁止蒙古人与汉人通婚,美其名曰维护血统的高贵。

其次,元朝禁止汉人学习蒙古文字。而且蒙古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试卷比较简单,汉人的试卷难度系数提高了一个档次以上。就连汉人高中也不会让他们担任高官。

第三,按照元朝的法律,蒙古人可以打汉人,汉人不能还手,只能事后向官方报告。如果汉人不幸遇难,蒙古人只需要支付一笔安葬费。而且蒙古人由“大政府”审判,刑罚无权干涉,是给蒙古人披上了“特权保护”的外衣。

第四,元末腐败的国家机器不堪重负,各种苛捐杂税难以计数。再加上水旱灾害,饿死的汉人不计其数。

朱元璋恳求道

借用吴寒的一段话:没有漏洞,没有空气;没有一点声音,甚至没有一点低语;无字抗议,连讲历史都违法;去远方必须有通行证,每个地方都是一座孤岛;没有消息,没有好消息,没有坏消息。蒙古人统治,整个就是一片死海!没有风,没有浪,没有活跃的生命,没有活着的动植物。

这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汉人在蒙古统治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朱元璋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举起了反抗元朝暴政的大旗。凭借“筑墙高筑,广积粮,慢慢称王”的正确策略,良好的军纪,齐心协力的共同目标,在众多起义部队中脱颖而出,打下半壁江山。

朱元璋起义军

为了将蒙古人彻底赶出中原,公元1367年,朱元璋悍然发动北伐,并在北伐战役中提出了“驱逐葫芦,恢复中华”的口号:我中国人民,天将命我与中国人民和平相处,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治好他们?.....旨在赶走路虎,消除骚乱,使人民得到他们的位置,并为中国的耻辱报仇。两年后,汉人的故土基本收复。所以后人认为历代赢得国家完整的只有汉明,其他朝代都略有瑕疵。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立即着手“清理湖源旧俗,恢复中华旧制”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元朝时,蒙古海关尊右,而朱元璋称帝后立即恢复唐宋旧制,下令官员以左为重,彻底抛弃胡海关。

其次,朱元璋禁止了胡语和苏湖的姓氏,恢复了普通人的命名权。底层民众再也不用为“朱粑粑、朱五六、朱思齐”等听起来很大的名字所困扰,再也不用为“脱脱帖木儿、达鲁华池”等记不住的名字所毒害。

第三,服装改革运动是朱元璋恢复旧制度的重中之重。朱元璋认为元朝的胡夫与中国的礼仪制度相违背,于是下令恢复唐朝制度。按照今天学者的研究,明朝的服饰既恢复了汉族的传统,又“上承周汉,下接唐宋,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