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短文《对封建社会的认识》,200字左右。
关于封建主义和封建社会普遍性的争论,在国际历史上一直在进行,近年来在中国也有所反映。本文拟从中国和西欧为什么会有封建社会、如何合理比较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如何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等方面,探讨中西学者关于封建社会理论的异同。
一个
封建主义在中国并不陌生。指周朝(1066-771年前)对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分封。《左传》二十四年记载“周公挂二叔盐,故封建亲族以此为扇屏。”这种分封制就是把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分给被封者,叫做授田于民。诸侯还可以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下一级的清大富,所以土地是枢纽,形成统治者之间多层次的等级链条。他们有相互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是土地接受者要向土地给予者进贡(包括服兵役)[1]。无论对西周的封建制度作出什么样的解释,毫无疑问,它是中国本身固有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22-221年)逐渐改变,难以维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抛弃封建,设郡。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封建制度结束了。
秦朝废除封建制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侯依然分封。但这种封建,正如王通后来所说,“景帝命封建王公不治民,补官,而汉立文史治其地,故封建地称为郡。”但是,关于哪个封建郡县更好,哪个封建郡县更坏,能让统治更稳定更长久的争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在进行。辩论各方都把封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不涉及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经济内容。著名的柳宗元《论封建主义》只是指出古代封建制度的产生与氏族、部落势力的存在有关,并不一定完全是人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