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发展历史简介
股指期货发展历史简介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的最新类别。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遭殃?石油危机?经济动荡的影响加剧,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利率大幅波动,与利率相关的债券纷纷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1981年,里根政府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美国经济的首要目标,实施强硬的紧缩政策,大幅提高利率,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股市遭受重创,股价大幅波动,股市风险日益突出。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手段。股指期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82年2月,KCBT首创股指期货交易。同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也开始了股指期货交易。包括股指期货合约在内的金融期货交易增长惊人。从1977到1984,农产品等一般商品期货上涨1.7倍,金融期货交易上涨数十倍。从占比来看,农产品等一般商品期货交易量在1977占77%,但在1984下降到38%,而同期金融期货交易量从3%上升到49%。其中,股价指数期货发展尤为迅速,1984合约数达到65438。
股指期货的创新不仅在美国得到普及,也引起了各国金融界的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1983悉尼期货交易所基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普通股票指数推出自己的股指期货交易;1984年5月,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开通金融时报100股指期货交易;5月1986,香港期货交易所开通恒生指数期货交易;9月,1986,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开通日经股指期货交易225种;1988年9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圭证券交易所分别开通了郑东股指和225种日经股指的期货交易。此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出了自己的股指期货交易。
著名的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有:S & amp;P500股票指数、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股票指数、KCBT价值线综合平均股票指数、CBOT主要市场指数等。
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
(1)风险规避功能
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反向操作来规避风险。股票市场的风险可以分为两部分: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到最小,而系统性风险则很难通过分散投资来避免。股指期货有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的推出为市场提供了对冲风险的工具。担心股市下跌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来对冲股市整体下跌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减少集体抛售对股市的冲击。
(2)价格发现功能
股指期货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通过公开、高效的期货市场中众多投资者的竞价,有利于形成更能反映股票真实价值的股票价格。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一方面,股指期货交易参与者众多,价格形成包含了来自各方的价格预期信息。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率高、指令执行快等优势。投资者在收到新的市场信息后,更倾向于调整自己在期货市场的头寸,这也使得股指期货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更快。
(3)资产配置功能
股指期货交易因保证金制度带来的低交易成本,被机构投资者广泛用作资产配置手段。比如一个主要投资债券的机构投资者,认为近期股市可能会出现大幅上涨,打算抓住这个投资机会。但由于投资债券以外的品种有严格的比例限制,无法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股市。此时,机构投资者可以用少量资金买入股指期货,从而获得股市上涨的平均收益,提高资金的整体配置效率。
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方法
股指期货可以用来降低或消除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可分为卖出套期保值和买入套期保值。卖出套期保值是指股票持有人(如投资者、承销商、基金经理等)进行的套期保值。)避免期货市场股价下跌。买入套期保值是指个人或机构(如拟认购股份并与另一企业合并的公司)为规避期货市场股票上涨而进行的套期保值。利用股指期货保值的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所持股份的总市值;
第二,根据到期月份的期货价格计算套期保值所需的合约数量。例如,在同一天持有20种股票,总市值为65,438+029,000美元,一份期货合约在到期日的价格为65,438+030.40,一份期货合约的金额为65,438+030.40 x500 = 65,200美元。因此,需要卖出两份期货合约。
第三,到期日同时平仓结算,实现套期保值。
股指期货发展历史简介:
1.股指期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中国期货交易历史介绍
3.股指期货的意义
4.股指期货的定义和特征
5.股指期货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