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好书的历史演变

好书是汉族民间文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川天日镇古墓出土的说书俑分析,其萌芽远在汉代,到了唐代,出现了骈文、俗语等同韵、说唱丰富的文体。自宋元以来,说唱文学的类型日益扩大。明朝永乐年间,世界各地都出版了赞美善行的书籍。到了清代,好的书法从案头文学发展到歌咏文学,产生了好的书法和曲艺,流行于八旗直隶各省,后在北方衰落,在南方兴盛。除了流行于湖北的武汉、孝感、荆州、黄冈等市县外,上海、重庆、河南开封、四川万县、湖南天津等地也有艺人从事此类宣传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南方好书逐渐销声匿迹,但湖北汉川、蔡甸、仙桃等地的艺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流派,逐渐形成了以汉川为中心的汉川好书。

好书之所以在汉川生根、开花、结果,是因为汉川是历史上多水交汇的地区。从清朝到民国,在汇入汉水的香河两岸开了九条津支。水乡渐渐变成了平原,百姓也渐渐从打渔转为务农。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对文化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道光年间,圣旨逐渐被民间宣扬的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友爱、救急救难所取代。起初只在元宵节、中秋节前后宣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常性活动,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茶馆酒楼都可以宣讲,深受村民欢迎。1936左右,从农村进入武汉等城镇。

由于《好书》是一种叙事文体,不像戏剧那样需要化妆,形式简单,易于传承,所以很快被接受并发展成为汉川曲艺的一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