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有哪些人物在逆境中发明创造了奇迹?
汉光武帝年间,会稽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几天之内死了一万多人。面对这惨烈的一幕,县长钟有些坐立不安。他不停地自责:“人民有难,我救不了。他们是什么样的父母!”钟不顾感染的危险,挨家挨户慰问病人及其家属,并下令用重金招募医生研制新药。
过了几天,研制出一种新药,但我不敢马上给病人服用,因为里面有一些有毒的草药,不知道会不会带来副作用。这时,钟对说,“这不是很简单吗?就让我试试吧。”
说完不顾大家的阻止,伸手拿过药喝了下去。他喝了以后,没有中毒的迹象,就把药发了。很快,瘟疫被控制住了,李中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2.爱迪生
爱迪生可以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的名字与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联系在一起。但他成功的背后,其实经历了很多失败的尝试。187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造弧光灯的实验。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找到一种能承受2000度高温1000小时以上的灯丝。
爱迪生开始了艰难的寻找过程。他做过1600次不同的实验,尝试过各种物质。经过近五六个月的奋斗,发现只有铂金比较合适,但是铂金比黄金贵,用它做灯丝根本不现实。
后来他投身于碳化,仅在植物上的碳化实验就有6000多种。他做了200多条笔记,达到4万多页。历时三年,爱迪生直到1880年上半年才研制出令人满意的竹丝。
3.海尔集团
中国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海尔空调,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你能说出一大堆海尔电器。的确,海尔今天是一个家喻户晓、世界闻名的品牌。在欧洲、美洲、亚洲、中东建立了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2000年全球总资产达到654.38+067.5亿元,但谁能想到,它的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短短十几年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奥秘在于海尔人努力尝试,不断拼搏。
4.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处落下的速度与不同重量的物体重量成正比,较重的一定先落地。这个结论是在伽利略到来的差不多2000年前,还没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有关系吗?经过反复观察、研究和实验,伽利略发现,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它们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挑战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5.小泽征尔
在欧洲举行的一次指挥比赛中,每个指挥都被要求指挥同一个曲子。轮到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了。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觉得乐谱有错,让这一段音乐听起来不和谐。于是他停下来指出错误。但是每一个评委都很肯定的坚持说,分数没有问题。
小泽征尔来指挥。他又来到了不和谐的地方,又停了下来。这一次他肯定地说:“不会的,乐谱肯定有错!”话音刚落,评委们都站了起来,为他赢得比赛鼓掌。原来分数就是全部,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