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急诊科的工作量是历史高峰的三倍。
“我从医30多年,在急诊科也干了20多年。这种情况真的没发生过!”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022年2月29日,春情医院、钱塘医院急诊科接诊1971人,送急诊室抢救143人。
2022年6月30日65438+2022年2月30日春情医院、钱塘医院急诊科接诊2219人,送急诊室抢救131人;
2022年6月5438+2月31日,春情医院、钱塘医院急诊科接诊2450人,送急诊室抢救134人。
2023年6月65438+10月1日,春情医院、钱塘医院急诊科接诊1924人,送急诊室抢救119人。
这是邵逸夫医院最近四天两个医院和区的入院数据。
急诊科主任洪育才形容这种情况“前所未有”。“我从医30多年,在急诊科也干了20多年。这种情况真的没有发生过。”洪育才说,目前医院的急诊工作量是历史峰值的3倍多。大约一周前,每天的急诊人数开始迅速上升。在此期间,两个医院和两个区的急诊总人数和抢救总人数分别增长了265,438+08%和240%,而且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中。
“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洪育才坦言。
在危重病人中
80%都是很老的人,8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
严重的肺炎并不罕见。
急诊患者在增加,其中大部分是轻症患者,但必须注意的是,重症患者也在增加。
“以前来急诊的虽然以老年人为主,但现在这个比例越来越高。大多数老年人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所以送来时往往情况危急,意识不清,血氧过低,甚至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需要立即抢救。”洪育才说,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80%是老年人,80岁以上的比例比较大。
在这些重症患者中,重症肺炎不在少数,肺部有大量渗出。
一个急诊医生一晚上做了10次气管插管。
这位93岁的老妇人在意识清醒时选择了放弃。
对于很多危重病人来说,气管插管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气管插管是指患者面临呼吸衰竭,需要紧急打开气道,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大部分重症肺炎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急诊科医生何表示,气管插管需要医生、护士和呼吸机的密切配合。急救医疗对这个手术并不陌生,但最近也遇到了新的困难。
“气管插管前,我们会对患者进行球囊通气,使氧合达到100%并保持良好状态,因为插管时患者没有办法吸氧。而最近送进来的重症肺炎患者,氧合不佳。即使是球囊通气,氧合最多也只能达到90%,也就是说留给插管的时间很短。如果不能快速完成,患者的风险会更大。所以医疗需要高度集中。插管过程虽然不长,但也不容易。”
何说,过去平均一个月有2-3例需要气管插管,而现在,每天有3-4例。“昨天听同事说他前天晚上做了10气管插管。”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气管插管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患者本人和家属。
每当他需要在气管插管前与家人交谈时,何彭顺都试图解释问题的方方面面,而选择权在病人。“面对年轻患者,我们会更加积极,尽力劝患者家属争取。很多八九十岁的家庭,最终都会选择放弃气管插管,只是因为不想让老人再痛苦了。我们也理解。"
“今天,我遇到了一位93岁的老太太。女儿想插管,儿子却认为应该听从母亲的建议。老太太虽然气喘吁吁,意识清醒,但最后还是平静地放弃了。”
“放弃气管插管意味着患者只能依靠纯氧面罩维持氧合,效果肯定远不如插管,但我们也希望患者能以最小的代价活下来。”何说,这个时候,急诊医生只能提供建议,选择权在患者自己和家属。无论如何选择,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医院允许员工请病假。
但是没有人来向我请假
“我几乎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快要成仙了。”洪育才拿最近的急诊工作开玩笑,笑声里夹杂着几声咳嗽。
对于杨坚持要走马上任,他也不想多说。“没什么好说的。真的很正常。我们每个同事都是这样,现在大家都是‘杨康’,跨过了那个坎!”放在自己身上很“正常”,但话锋一转,洪育才觉得对不起急诊科的同事。
“我们有同事发烧39.7℃,头疼欲裂。他们只是说能坚持,吃解热镇痛药,甚至来不及等热度降下来继续工作;几个同事看状态真的不对,让他们回去休息一下,说‘我走了没人接班,剩下的太忙了’;医院允许员工请病假,但是现在没有人来找我请假。我们总是在杨之后告诉身边的人要多休息,而我们却‘背道而驰’。”
家里有发烧的老人和小孩。
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
“我是系里的‘杨’晚。博士三十多个,我大概是第二十五个,第六个。”上周五晚上下班后,何彭顺出现了寒战和发烧的症状,体温高达39℃。第二天抗原呈阳性,但他还是照常上班。“进入工作状态,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我主要负责抢救室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忙得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但在那些日子里,何彭顺心里还惦记着一件事,难免有些焦虑。
“我家孩子在我阳的第二天也发烧了,才1岁半。他未成年,没有接种过疫苗。他的高烧达到了40℃,“作为父母,你一定也有同感。感觉不舒服没关系,但还是不能担心孩子。“和同事聊天时,只要有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因为孩子是‘阳’而焦虑。”
他是一个在病毒面前冲到第一线的大英雄,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救护车一天七八十趟很正常。
急诊室的床位已经增加到30张。
还是很紧张
急救医生杨贺说,在过去,每天大约有十几辆救护车。现在每天七八十辆救护车都是常态,有时候甚至三四辆车一起到。
“患者送到急诊科后,需要在对症处理后尽快分流到各科室的病房或ICU。正常情况下,我们抢救室的床位数是18,后来增加到25张,后来又增加到30张。现在还是很紧张,需要各方迅速配合,保证正常运行。”
杨贺认为应急工作是“紧急而简单的”。不用说,“急”只有一个目的——救人。
“这段时间我负责重症监护室,所以接手的病人情况紧急。急诊室的同事说,他们偶尔会遇到因为咳嗽、低烧,就想去急诊室做CT扫描、索要账单的病人。确实有些人CT后肺部会有小的炎症表现,但情况很轻。”医疗资源有限,更应该关注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希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普通门诊或者附近的社区医院就医,把宝贵的急救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患者。”
尽一切努力“把应收账款全部收上来,治好”
元旦新开了一个有38个床位的ICU病房。
一方面危重患者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急诊和ICU的资源有限,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邵逸夫医院医务科科长戴胜提到,该院积极拓展急诊抢救室空间,通过移动和增加急诊分诊区、扩大急诊会诊区、设立呼吸急诊、由全科医生统筹接手、扩建输液室、扩大抢救室空间、设立简易发热门诊专用调剂门诊等措施,有效缓解急诊排长队现象。
目前,医院积极落实“健康防护,预防重疾”的要求。在新冠肺炎,每家医院都有8个重症监护室,667张病床。呼吸和重症医学科负责新冠肺炎患者的快速治疗。按照10医生和1团体的混合形式,每个医院有八个梯队人员,管理规范,专业优势发挥。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三级医院的综合ICU要达到总床位数的4%,可转换ICU的床位要按照总床位数4%的比例进行改造。“我们医院的手术床位是3300多张。按规定,260多的ICU和可转换ICU就够了。但是,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危重病人的抢救。我们已经努力将可转换ICU的床位增加到350张,以便尽可能多的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治疗。”戴胜说。
医院现有ICU床位137张,初步设置可改造ICU床位162张。医院采取三步走制度,有序开放综合ICU和可转换ICU床位。目前现有ICU已不能满足入院要求,正在逐步增加可转换ICU,可根据危重病抢救情况随时动态调整。2022年6月5438+2月31,医院新开ICU病房,38张床位,6月5438+10月1投入使用。此外,医院有足够的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以及高流量设备,可以满足现有ICU床位的使用,新的补充设备将在一到两周内到位。
“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做好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确保该收的账都收了,该治的病都治了,为市民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戴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