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来回答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首先,要明确改革的主体。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体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工人的民主权利,并通过民主权利来保护工人的所有权。社会主义的逻辑只能如此。如果不从工人的立场出发,没有工人权利的增长和保障,对工人来说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革,而是另一种改革。这种改革要改的地方,其实是去少数所谓“改革精英”的家里,再生官僚资本和特权阶级,成为工人和社会进步力量的“反动派”。众所周知,职工主体地位不明确,职工权利得不到保障,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如果说过去建立国有企业时,工人的所有制和民主权利(即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和保障其所有制的民主权利)不明确是有历史原因的,那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就应该从这个根本问题出发,认真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和扭曲。目前我国国企改革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控制,另一种思路是摆脱国家对经营权的控制,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融为一体——经营者本人或所谓的企业家本人,使经营者和企业家成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即实现私有化,但其实质是侵吞国有资产,形成官僚资本。这两种所谓的改革思路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主体——劳动者的权利和职能。这两种观念错误的根源在于,都把劳动者看成是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一部分,看成是改革的对象,看成是一种资源配置,而不是改革的主体,看成是资源配置的主人。其结果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更严重的是排斥和取消了国企职工的权利和主体地位。根据立场不同,政治经济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工人看作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一部分,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不符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主人。从被视为“生产要素”、“资源”、“人力资本”,到成为经济社会的主体,这不仅是经济学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否则,照搬西方经济学,避外之物,那么改革的必由之路就是私有化,社会主义改革会因为“否定”或“窃取”主体而变质。总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本权利是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保证了劳动者的企业主体地位。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从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出发,遵循社会主义原则,遵循劳动价值论,明确和强化劳动者的两种所有权,加强对占有权的控制。通过法律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权利体系,使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将讨论占有权对经营权的控制以及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