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的起源,那个时代,最早的寓意是什么?
在锣鼓声下,表演者装扮成狮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动作。中国民间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因此,每逢喜庆节日,如新张庆典和春节运动会,人们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舞狮也随着华人移民海外而闻名于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颇为流行。生活在欧美的华侨也组建了许多舞狮俱乐部。每年春节或重大节日,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舞狮的历史
相传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也传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一起带回来的贡品。但舞狮的技艺,却是源于西凉的“假面戏”。有人认为舞狮起源于五世纪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在今天很难判断其对错。然而,在唐代,舞狮已经成为宫廷、军队和民间的流行活动。唐端安节《乐府杂搜》曰:“戏中五狮,高十余尺,各着五色。每狮十二人,身披红条,披衣画衣,手持红笔,称之为狮郎,舞太平乐。”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西凉歌妓》一诗中如此形象地描述:“西凉歌妓,西凉歌妓,蒙面胡人,假狮子。头尾木雕,镀金眼银牙。汾浔毛衣有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舞狮的情景。
舞狮历史悠久,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1900年前,波斯就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进行了商业贸易,这也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也把狮子和其他动物运到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区并不产狮子,但随着古代中国与西亚、印度等国的友好交往,更多的狮子来到了中国。
狮子力量强大,被誉为百兽之王,但中国一般不会受到狮子的伤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怀有友好的感情,并将其视为勇气和好运的象征,希望利用狮子的强大形象来驱邪,产生了狮子造型来压制或展示武功。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业为主,随着节气和农业生活的变化,各种迎接神灵的节日或仪式应运而生。在这些节日里,人们用神灵或祥瑞之兽来驱鬼娱神,这种形式逐渐具有了娱人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已经不满足于门口、屋檐、石栅栏、印章、年画上狮子这种静态的艺术形象。他们想让狮子活起来,所以创造了模仿狮子行为的舞蹈,然后加以改进,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