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中缺少虎豹后,食草动物能改造环境?

羊吃草,狼吃肉,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由于中国的南北跨越了广阔的纬度,并位于多个温度带之间,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仅哺乳动物就有500多种。以老虎为例,它们被称为?当地森林系统稳定性的风向标?世界上有6个虎亚种,中国有4种,分别是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如果看历史数据,更多。

老虎

然而,随着环境的逐渐变化,一些大型食肉动物逐渐退出森林,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一些地区的有蹄类动物数量失衡,进而改造环境,甚至给同一栖息地的其他动物带来迫害。

可能很多人觉得草食动物不捕食,对人畜无害。它们怎么会有这么强的改造环境的能力,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对此,我们可以想到兔子给澳大利亚人民带来的恐惧。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导致草原遭到破坏,许多依赖草原的当地野生动物灭绝。

澳大利亚?兔子灾难?

食肉动物的重要性曾经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我们的动物,曾经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是有袋类食肉动物。它们体重约30公斤,身材修长,脸像狐狸,学名有袋类。狼主要生活在开阔的林地或草地上,捕食各种中小型动物,包括袋鼠。

有袋狼最早出现在400万年前的澳大利亚大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这里最常见的食肉动物。它和有袋狮子一起被称为。澳大利亚食肉双杰?。

塔斯马尼亚狼

可惜5万多年前,人类就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用火烧毁了大部分原始森林,在这里定居下来,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澳大利亚大部分食肉动物的灭绝,包括有袋类动物。

受此影响,袋狼直接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的食肉猛兽。另外,由于当时人类的狩猎技术不发达,虽然也捕杀过有袋狼,但并没有形成灭绝的打击。随着人类的介入,有袋狼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阶段。

有袋狮子的图像地图

直到19世纪初,欧洲殖民者来了,利用他们发达的科技对当地动物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袋狼也成为了受害者之一。原本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的有袋狼从大部分栖息地消失,最后退到只有6.5万平方公里的塔斯马尼亚岛。

由于该岛与澳洲大陆只隔着一条海峡,殖民者暂时没有触及此地,给了有袋类动物喘息的机会。只是后来随着殖民者登岛,有袋类动物唯一的栖息地消失了,它们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澳大利亚唯一一种主要食肉动物的消失,明显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当地的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直接改变了澳大利亚当地野生动物的生活格局。澳大利亚经历了什么?野兔泛滥?、?野猫横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大型的本地掠食者。

19世纪中期是野兔入侵澳大利亚的开始,但早在19世纪早期的10年或20年,有袋类动物几乎消失,为野兔入侵创造了原始条件。

野兔泛滥

另一个重要性来自食肉动物对其他动物的捕食。今年4月,我们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了澳大利亚野猫泛滥的严重性。澳洲没有猫,但在17世纪,从欧洲引进了第一只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澳大利亚99%的地方都能看到野猫的踪迹。

与兔子的食草性不同,野猫是肉食动物,是绝佳的掠食者。由于野猫的捕食,月牙尾袋鼠、大耳松鼠等20多种小动物被捕杀。

澳大利亚猖獗的野猫

当然,食肉动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植物和食草动物的影响上,还体现在食肉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有老虎和狼,它们的食性有相当大的重叠,所以它们之间有一个变化的规律。

俄罗斯远东地区老虎和狼的观察记录

简单来说,1957-2002年期间,刚开始老虎数量稀少,但当地狼的数量相对丰富。由于人类对东北虎的保护,狼的数量开始上升,而狼的数量逐渐减少。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表现出竞争关系。随着老虎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狼的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在老虎密度高的地区,也找不到狼了。

野兽的悲剧:老虎、豹子和豺狼正在森林中逐渐消失。历史上,我国大部分土地上都生活着各种猛兽,其中以虎、豹、豺为主,遍布东南西北。中国历史上有五种老虎。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还有一种新疆虎只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在众多虎亚种中,华南虎的数量最多,分布区域也最广,对吧?中国虎?的象征。

如果你从名字上认为它是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一种老虎,那就错了。事实上,华南虎在中国分布很广。除华南外,华中、华东、华北、西南、山西南部都有大量的华南虎。可以简单理解为,除了其他四虎的栖息地,中国其他所有的遗址都属于华南虎。

华南虎历史分布图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新疆虎和华南虎逐渐从中国的野生环境中消失,东北虎的数量也濒临灭绝,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就更少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存在老虎。仅1956,全国就收集了近2000张虎皮。到了70年代,据专家估计,当时中国只有一百只野生老虎。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部分森林都没有老虎。

新疆虎的历史分布图

和老虎一样,豹在历史上也曾在中国广泛分布。哪里有老虎,哪里就有豹子。从植被众多的西南腹地到辽阔的东北林海雪原,都能找到豹子生活的痕迹。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丘陵山区,还是沙漠草原,还是雪山林地,豹子都可以靠自己生存。

因为豹子和老虎各方面都很相似,所以它们的命运几乎和老虎有关。随着华南虎退出野外环境,豹子也在中国各地消失。尽管豹子仍存在于少数森林中,但它们的数量也岌岌可危。

相对于虎豹,豺狼更加神秘,在它们身上还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豺看起来像狗,但它的体型比狗小。成年豺体重约15-32kg,毛发呈红褐色,但随着季节的变化,颜色会有所不同。

它们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它们曾经分布在中国的大部分森林中,特别是南方的丘陵和山区,向北最远到达黑龙江,但从未越过海峡到达台湾省和海南。

豺狼是非常可怕的食肉动物。与虎豹相比,它们包含了更多的食草野生动物。没有野猪,几乎没有豺狼大量存在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还有很多成群的豺狼,尤其是在江西西北部,数量最多,很多农民在村外都能看到豺狼。

后来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豺、野猪等野生动物的捕杀,80年代以后豺的数量急剧下降。今天中国大部分森林已经没有豺了,只有少数保护区能看到豺。

豺狼集团

狼和豺狼相似,但它们的栖息地有些不同。历史上狼曾经遍布中国大陆,但无论哪个地区,中国的狼都不是很大,几乎和狗一样,体重在20到35公斤之间。

虽然在中国大部分森林中,狼的生态功能不如虎豹,但在一些地区,狼是最重要的捕食者,比如内蒙古和青藏高原。它们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起着调节当地食草动物数量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前,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南,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狼。但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由于狼对畜牧业发展的严重危害,狼被大规模捕杀,此后其栖息地不断缩小。

20世纪70年代,大型狼在我国的森林和草原上消失了。80年代以后,连小狼都很少见了。到了世纪末,我国很多地方的狼已经消失了。

中国狼

随着捕食者的撤离和适当的保护,食草动物的数量激增。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世界上大多数陆地食肉动物的栖息地不断缩小,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消失。事实上,食肉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贡献远比我们知道的多,而且不仅仅是食物链中的一环。

一项研究报告发表在2014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分析了世界上31种哺乳动物食肉动物,发现这些动物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帮助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多样性、控制疾病和缓冲气候变化。甚至发现大型食肉动物的变化造成了农作物的破坏,河流结构的变化,植被的变化,鸟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等等。

食肉动物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近十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地野猪泛滥的新闻。比如2010福建宁德野猪泛滥给当地农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于是纷纷成立狩猎队,合理控制当地野猪的数量,网上也搜了很多类似的新闻。

野猪的泛滥,一方面是对人类环保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盗猎和打击的肯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大型食肉动物的缺乏,使得野猪等食草动物具备了激增的原始条件。

野猪

野猪之所以经常被人们提起,主要是因为它分布广泛,且有明显增加,对人类农作物危害较大。但是野猪绝对不是大型食肉动物缺失后唯一剧增的物种,比如东北的马鹿,贺兰山的岩羊等。,当然还有秦岭的羚羊。

羚牛之所以进入我的视线,主要是2008年的一篇报道,报道说,9年来,由于大型食肉动物的缺乏,秦岭羚牛数量急剧增加,导致伤害事件频发,发生事件155起,伤亡200余人。

羚牛

食草动物对环境的直接改造不仅体现在对农作物的破坏上,还体现在对自然植物的破坏上。研究发现,秦岭的死树与当地的野猪关系密切。野猪喜欢挠树干,还会用松节油擦在身上防止蚊虫叮咬,所以经常在树干上撕咬徘徊,导致大量树木被毁。但就目前的数据来看,野猪对植被的改造不是很强,羚牛对大树的影响更大。

羚牛是与大熊猫在栖息地选择上高度一致的物种。它的身体粗壮,体重在250到350公斤之间,有一对尖角,性格暴躁。尤其是夏季发情,羚牛群中的公牛经常决斗。

羚牛和野猪一样,经常磨蹭树干,危害比野猪大得多。雅安大量杉树死亡,矛头直指羚牛。羚羊生性好斗,经常用树干摩擦身体、打磨犄角,喜欢在熟悉的地方来回摩擦,最终导致大量杉树被毁。

冬天来了,植被枯萎了,但这群食草动物想吃东西,于是把目光放在了还在生长的小树和树根上。它们以树叶为食,啃食树根,在有大量羚牛的地区甚至很难看到小树。

由于羚牛、野猪等食草动物的食性和生活习性,森林中的杉树、杜鹃等植物迅速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冷箭竹。无论从宏观生态环境还是微观生境来看,食草动物改造环境的能力都不容忽视。

食草动物改造环境在全世界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大象无疑对森林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它们被称为基石物种,帮助森林再生,甚至践踏留下的脚印也为其他生物创造了栖息地。但是,当大象在森林里践踏、挠痒痒、玩耍时,会对植物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这个森林生态系统足够大,足够完善,完全可以自愈。但如果是人为破坏后支离破碎的森林岛屿,大象很难自愈。

它们降低了森林中的树干密度,增加了平均树径和总生物量。一般来说,在有大象存在的森林中,森林会被改造成一种偏好大而生长缓慢的树,树木密度较低,这与没有大型食草动物的亚马逊森林中茂密的植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大象改造环境的能力。

大象

对同一栖息地其他动物的直接影响有时,没有捕食者的遏制,食草动物的数量激增,不仅影响环境,还会影响其他动物。对此,澳大利亚?兔子灾难?就是最好的例子。人们很难想象。就这样吗?对人畜无害?一些小动物会给澳大利亚带来如此大的灾难。兔子疯狂的吃草,对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比如土壤退化,草原消失,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对动物的影响表现在对生存空间的争夺上。

由于澳大利亚的动物大多是草食动物,兔子的入侵导致了草原的恶化,本土动物赖以生存的草原遭到了破坏,栖息地和食物都丧失了,因此必然面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的困境。兔子的大量繁殖无疑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上面说的扭角羚,和大熊猫在生活空间上有很高的重合度。被它改造后,森林里有很多冷箭竹,毫无疑问会影响熊猫的分布。

熊猫

当然,食草动物对同一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也可能表现为直接接触。岷山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曾经救过一只受伤的野生大熊猫。在分析了熊猫腹部的伤口后,人们得出结论,这是由羚牛引起的。很有可能当时熊猫遇到了脾气暴躁的羚牛,双方发生了冲突,虽然熊猫叫?吃铁者?,却受不了300公斤的羚羊角?一记重击?。显然,当老虎和豹鞑靼退出森林时,羚牛已经成为大熊猫的威胁。

有时候能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的动物不一定是野生的。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牛和马的放牧无疑已经成为野生大熊猫生存的威胁。

昆山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给牲畜戴上无线项圈,对当地牲畜放牧和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自然保护区内的大规模放牧不仅威胁到竹子的更新,还对大熊猫进行了抢夺。口粮?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下降了。

研究表明,在家畜密集的地区,大熊猫的生活痕迹明显较少。大熊猫生性机警,不愿与其他动物或人类接触。当周围有大量大型动物时,它们往往会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地方,以保证自己和幼崽的安全。但是熊猫的生活区域是受海拔限制的,最高的天花板就是箭头能生活的最高海拔。超过这个海拔,大熊猫就无法生存,因为缺少食物。因为放牧,过去至少三分之一的大熊猫栖息地已经退化。

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当我们看到老虎捕杀牛羊的时候,我们为它们感到难过,但是野生动物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对。老虎吃羊是自然的,羚牛毁树伤熊猫也是自然的。只有当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时,这个系统才会健康。当森林中的捕食者退出时,平衡就会失衡,所以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