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史学本身有哪些缺陷?
历史学和历史哲学都不会因为对某个理论或学说的批判而消亡。后现代主义不仅批判历史,也批判哲学、文学和艺术,包括历史哲学。抛开它的焦虑和极端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它确实指出了历史学和历史哲学领域传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历史学家曾经想当然地认为,普遍的必然性和确定性变得狭隘、相对和不确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拓了历史学家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方面和内容;“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理论的影响将会继续...它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将历史学家的关注点转移到“创造历史”的基本哲学前提上25。如果有“绝对”,人类的思维就像井底之蛙,永远只能看到有限的一天。但是,总有一个渠道可以看到比以前更广阔的天空,它存在于我们的反思和实际行动中。
后现代史学与其之前的史学理论并没有绝对的差距。如果追溯其理论渊源,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流派的联系,仍然可以发现流派之间的“渗透”。比如年鉴学派对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解释元素的应用,不仅是对历史的科学细致的分析,还像第三代重要代表拉杜里一样,为地质、气候甚至瘟疫因素等易于科学分析的物质元素开辟了历史研究空间。这和蓬勃发展的文化史一样,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诸多维度,揭示了“克利奥”的诸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政治史的中心。
后现代思潮和后现代史学当然有自己的问题和困难。詹姆逊说,“按照建筑师自己的说法,后现代主义让现代主义者意识到他们的根本失败。柯布西耶和莱特的新建筑并没有改变世界,也没有美化后期资本主义创造的垃圾空间。即使在历史领域,它也缺乏历史主义的视域;面对“后现代”社会,缺乏观望未来、构建理想社会的责任感。它也没有深入思考所揭示的问题,但通常它只是诉诸极端的批评。总之,消解传统的多,积极建构的少,有效的有价值的理论建构更少。利奥塔承认,后现代主义理论毕竟是不完善或不纯粹的。他说,见证不可言说的欲望需要以叙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周锡瑞直言不讳地批评说,“何伟亚想打破得很清楚,但他想建立什么却不那么清楚”。
当然,我们也不必把后现代主义的极端话语当回事,也不必在意。我们甚至可以说,史学的现代化仍然是我们当前的优先任务,而不是跳过现代化,直接搞后现代理论和实践。否则,无论可行与否,所谓的后现代性都会变得模糊、不切实际、虚假。对中国历史学家来说尤其如此。而且,近代以来的西方史学理论和后现代史学观念都对中国史学理论进行了现实批判。中国虽然历史悠久,各种史书堆积如山,但无论是研究史料的历史编纂,还是政治转型后受儒家思想控制,都特别缺乏对历史的反思意识。历史理论和方法与西方现代性有相当大的差距。历史理论的主导模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历史观。醉心于仕途或风景的精英们,怎么可能有意无意地期望没有历史反思习惯的大众不要成为“赢家是输家”(历史思想的教育很重要,但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这让我想起了罗伊斯的寓言27,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讽刺。几位在西方处于学习边缘的汉学家的著作,来到中国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中国学者的高度评价。
中国的历史不同于西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以西方史学为主体的现代史学理论肯定有所缺失,可以从后现代史学的角度加以关注。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中国历史长河中现代理性难以容忍然后现代思维可以解释的闪光点。在西方学者眼里,中国的历史研究是对他们历史研究和认识的补充。中国学者虽然有独特的史料优势和深厚的中国文化经验,但他们并没有开阔的视野,所研究的结论大多不免落入西方学者成熟的现代性网络。王献明对杜赞奇的评论发人深省:
史料的运用,尤其是中文史料的运用,未必尽善尽美...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视野开阔而深刻,不仅能从全球视角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还可以从重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重点,将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社会制度等诸多因素融为一体,特别是书中提出的“双轨历史”概念,对于拓宽近代史研究视野,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特别是拓展中国近代史学与政治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9
的确,后现代的历史批判对中国学术界来说似乎是一种奢侈品。就像已经实现现代化阶段的西方,现在对环境问题、文化艺术素质、享受生活的方式吹毛求疵,而我们还在为基本的生存权和物质建设的现代化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所谓的“救亡压倒启蒙”还在继续。可见,我们不仅要补上无法跨越的“卡富丁峡谷”的教训,还要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起面对应对经济技术发展在环境、人文等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挑战。中国历史的现代化(其实不仅是历史学,还有政治学)并没有完成。西方近代史的成果还在吸收消化,同时要叠加后现代主义批判。其实这只是一个方便通俗的说法,因为根据利奥塔对后现代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不是现代主义的终结,而是现代主义的初始状态,而这种状态是无止境的。像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在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文化理论方面,是否可以停止现代化的步伐,只着眼于后现代性?难道我们就可以一味的现代化而忽略后现代批评提出的问题吗?它们是已经发生的现实,我们无法逃避。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什么?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但反叛现代主义。是对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情丰富性的思维方式的批判和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在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和解构。
你有哪些关于后现代媒体的问题很有意思?下面就媒体艺术鼻祖老麦同志的一些主要观点,连同您的提问,总结回答如下:
1,新媒体(身体)艺术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流派之一,建筑、文学、绘画、设计、家具、媒体艺术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媒介。
2.加拿大著名传播者、文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 ~ 1980)认为,文化的一切变化都是媒介的结果,可以从中理解。因此,理解媒体是他的杰作,也是他的本体论宣言。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媒体一般指文字、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播手段。但是,在麦克卢汉的书中,媒体有更广泛、更专门的含义,媒体在这里是广义的。在理解媒介方面,他专门训练了26种媒介来解释:
口语单词,书面语单词,道路,数字,纸路,衣服,房子,钱,钟表,印刷品,滑稽漫画,印刷单词,轮子,自行车,飞机,照片,报纸,广告,汽车,游戏,电报,打字机,电话,电唱机,电影,电台,电视,武器和自动化。
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增加媒体的数量,扩大类别,比如重要的电脑还没有进入其中。
3.媒体是基本技术。整个文化世界,从经济(货币)到生活,从语言(口语和书面语)到艺术(漫画和电影),从工具到军事(武器),从商业(广告)到娱乐,都要从媒介的角度去把握。简而言之,媒体是一项基础技术。从媒介的角度来看,技术不被认为是纯粹的技术,而是作为技术和人。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媒体是人的延伸。麦克卢汉将媒介技术与人联系起来,媒介技术的决定者和主导者不同了,媒介技术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品质。从延伸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神经系统、各种感觉、身体各部分。从媒体体系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首先,从文化范畴来说,可以分为突出整体的延伸媒介(如电媒介)和作为个体感官的媒介(如视觉)(如印刷媒介)。其次,从具体的媒介来看,又可以分为:与五官相关的文字与视觉的延伸与分离,数字与触觉的延伸与分离,音乐与听觉的延伸与分离。另外跟整个心理有关,比如钱,内心希望和动力的延伸,游戏,内心生活的延伸。与全身相关的,如服装,面板的延伸...
媒体就是信息。麦克卢汉的媒介本身是一种干支模式的理论揭示了媒介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内容。同样的内容,你用不同的媒体来表达,效果完全不一样。文字不同于图像,广播不同于电视。因此,使用一种媒介,同时强调人的某种或某种性质,形成不同的性质要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形式主义理论的再现,即媒体理论中的形式就是内容。不是信息决定媒体,而是媒体决定信息。媒体是本体。你使用哪种媒体,信息就会以那种方式显示出来。媒介不仅决定了主体的感知模式,也决定了客体的结构模式。这里我们看到了符号学理论中人们通过符号认识世界,世界通过媒介理论中的符号呈现:人们通过媒介认识世界,世界通过媒介呈现。
麦克卢汉从媒介本体论的角度给出了重新审视艺术和美学的新视角,使我们对整个艺术史,尤其是电子媒介出现以来的艺术史有了新的认识。
这种新的理解是试图从媒介的角度来解释艺术。在麦克卢汉看来,现代艺术的出现应该用电子媒介的出现来解释,新的艺术类型的出现也应该用电子媒介的出现来解释。同样,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的区别,新艺术类型和旧艺术类型的区别,也是基于媒介的区别和不同。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是谁,后现代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不断变化、难以把握的概念。有几种方法可以到达后现代主义的神秘世界。
首先,是认识到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状态”(利奥塔,1988)。[5]人不会是后现代主义者,后现代主义没有计划,后现代主义不求改变。相反,世界可以在后现代主义的框架内被认识。
后现代主义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家写后现代主义科学,作家谈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也出现在建筑、艺术、社会学、哲学、教育、科学等广泛领域。教育技术人员没有机会选择是否要介入后现代主义现象。很简单,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存在状态。
问题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要把握后现代主义的含义,让我们回到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上来。后现代主义一定是“落后”于现代性的,那么什么是现代主义呢?所谓现代主义,就是终极的,最好的方法。现代性的规定性特征是:
(1)压倒性的对科技的信仰和信任;
(2)赞扬技术的积极作用;
(3)认为发展是必然的,是现代思维的结果(hlynka & amp;伊曼,1991).
而后现代主义则对现代主义的场景表示怀疑,最极端的是全盘排斥现代性。如果现代主义是寻求永恒的真理,那么后现代主义就是怀疑这些永恒的真理。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为了寻求知识的明确表征,那么后现代主义则认为“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文化进入后现代时代,知识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
这样,后现代主义的规定特征就被现代主义的规定特征所拒绝,而代之以:
(1)多重信念;
(2)多方面考察技术的效果;
(3)考察发展是否总是必然的,从而引出一个严肃的命题。如果以其他标准来看,“技术发展”可能根本就不是发展。
代表:1。激进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有福柯、德里达、利奥塔、费耶阿本德等。不管他的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不是定性的。...
2.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有罗蒂、霍伊、格里芬等。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建设性。
后现代主义的人物是谁?1.激进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有福柯、德里达、利奥塔、费耶阿本德等。不管他的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不是定性的。...
2.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有罗蒂、霍伊、格里芬等。它最大的特点是建设性。
后现代主义。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经争论了无数次;
第二,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界限;
第三,后现代主义在不同领域差异很大,充满了模糊的解释;
第四,后现代主义的诞生通常是在建筑领域。这是一个带有隐喻色彩的事件,传说认为这是分界线的标志;(1977)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出版了一本名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的书。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已死”。“现代建筑于7月1972日下午3点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去世……”)
5.后现代主义被借用并延伸到日常生活和学术的各个领域,包括音乐、文学、电影、流行语言等等。
6.现代主义强调理性、科学、社会分工、量化标准和系统;后现代主义提倡感性的、不科学的、完整的和有机的、不可重复的和个体的。
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种划分文化领域的独立价值,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制原则和党派原则。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在理论上很难得出精确结论的概念,因为主要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反对以各种商定的形式来界定或规范其学说。
:baike.baidu./view/847。?wtp=tt
主要是你是否理解这个问题,然后在百度上搜索这个问题,一般都能做到,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哲学的一种认识论,其主要观点是反理性和反传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他们的成功。因此,高校消除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青年大学生中流行,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责任感,导致他们理想的失落和信仰体系的幻灭,加剧了他们的世俗化倾向,强化了他们的非理性和标新立异意识,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所以要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