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湖南话太杂,连乡镇之间说什么都听不懂。为什么?
但是,无论不同民族的方言和语言有多么不同,汉语(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形成了我们今天有特色的、丰富的、有趣的汉语方言。
我是湖南邵阳人,我们村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村庄。一个村子有两种方言,新化话和邵阳话,两种方言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说新化话和邵阳话的人第一次见面,没有普通话是无法交流的。
我是湖南邵阳新邵县人。我县始建于1952,当时由新化县和邵阳县建立。邵阳县属于邵阳市,新化县属于娄底市,我们新邵县成立后属于邵阳市,因为新邵县大部分属于邵阳县。新邵县分为11镇4乡,龙溪铺镇、平镇镇、迎光乡、大新乡之前属于新化县,其他所有镇之前属于邵阳县。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镇,就是我们巨口铺镇,这里以前是邵阳和新化的交界处,所以我们巨口铺镇有说邵阳话和新化话的人。我们草鞋铺村说新化话,离我们村800米的马落桥村说邵阳话。记得小时候我们村一群孩子经常和马罗桥村的孩子吵架,会骂我们“吃茅草”。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县一中。我们县一中是湖南省重点高中。除了县城的学生,其他地方的学生必须是班上前三名才能考上一中,也就是说一个学校只有10人才能考上一中,一个镇差不多20个人才能考上一中。于是进入一中后,我们发现学校90%的学生都说邵阳话,说新化话的我们也变得不一样了。
所以我上高中的时候,同学们经常跟我学说话。他们觉得我们的新方言很有趣,让我请他们说。一开始,我听不懂他们的邵阳话。更何况我们化学老师还用邵阳话说话,我都不知所措了。大概一个月以后,邵阳方言我基本都能听懂了,但是同学都没有我聪明。我的新方言他们总是听不懂,导致我每次和他们说话都很困惑。他们可以假装说普通话,但是说生词的时候听不懂,所以我只能学他们说邵阳话。
如果说邵阳最精彩的,一定是网上有名的邵阳北站高铁站。目前邵阳有三个高铁站,分别是邵阳北站、邵阳南站、邵阳西站。邵阳北站是邵阳建设的第一个高铁站。为什么很精彩?因为离邵阳市中心70多公里,建在平镇,平镇在新邵境内,但离我们镇挺远的,交通不方便。我们那里没有去高铁站的车,所以要先坐车去市汽车站坐高铁,而且衡阳东高铁站距离邵阳市中心大概70公里,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坐高铁去衡阳。邵阳北站对邵阳人来说毫无意义。才在众人的谴责声中迎来了邵阳南高铁站。今天邵阳北站天天冷清。
这种多方言也有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
第二,战争的原因。
由于战争,人们多次迁徙。由于出处不同,时代不同,用词不同,由于地形的阻碍,长期以来各地缺乏充分的交流,这种说话方式已经固化。加上湖南的原始居民,形成了湖南多彩的方言。
尤其是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前朝本部进行了多年的拉锯战,使湖南人民深受其害,大量湖南居民逃亡。明朝控制湖南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大量人口迁居湖南,遍布三湘大地,造成湖南人口来源复杂,方言众多。
对于这个问题,建议你去看看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彭泽润、彭建国的《湖南方言》这本书。该书对湖南方言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描写。
这些方言在湖南的历史文化形成是复杂的,《奎·湖南方言》一书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湖南本地汉语方言分布复杂,以湘语和官话为主,其次是赣语和客家话,也有归属不清的方言(包括平话和瓦乡话)。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土家语、侗语、缅语和壮语。
根据湖南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湖南有很多方言,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方言,完全有可能你在邻村说的话会不一样,所以我建议大家用官方语言交流。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有的地方差不多,有的地方差别很大,就像南北地里种的庄稼,差别很大。它是长期以来人为因素与当地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特殊现象。
日军进攻湖南,他们的大失败是由于情报失误造成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市面上,由于我军间谍密码是湖南各省方言的一套密码书,所以日本人的树皮很难懂...
不在湖南,大部分江南山区的方言都很复杂,很难懂。在古代,没有良好的交通,人们被限制在一个小区域内。久而久之,自给自足的生活导致了不同的语言。小时候老人们还有很多方言,变化很大。现在没了。不管南方什么方言,字都是汉字!
我是湖南人。我能听懂所有的湖南话。
湖南全国地图显示,湘西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区,这里有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而湘东地区基本上是汉族,大部分是江西移民的后裔。
从湘西到贵州、四川、云南,是这张杂居民族地图的延续。
这些地方居住着汉族和少数民族,大部分是湖广和四川移民的后裔。
由于民族的复杂性,语言会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会被调和成一种地方方言。每个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和谐程度不同。少数民族人口多,语言就会偏向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汉族人口多,就会偏向汉族一方,造成语言混杂,相互交流困难。
以后会有西南官话,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大家都会说西南官话,所以旧语言会逐渐被西南官话取代,只有偏远地区还保留着原来的方言。
这是云贵川语言相似的大致情况。
而云贵川的语言没有混乱,西南官话也没有在湖南推广。湖南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语言风格。结果是云贵川的西南官话比湖南流行,导致湖南不如云贵川流行。
从云南到四川、贵州,再到湖南,会觉得到了湖南,语言变调,难以理解。
但是你去湘东仔细听,会发现湘东的语言和赣西的语言差不多。语言和词汇是一样的。吃饭叫掐饭,睡觉叫困。
湖南除湘西外受西南官话影响,湘东不受西南官话影响。至今还保留着原貌。湘东语言相近,但又不同。刚开始听的人不理解,但过一会儿就习惯了,理解了。
中国的语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随着地域的延伸而逐渐发生变化。
民族之间有原始的语言孤岛,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比如贵州的苗语,至今还保存在深沟里,只是西南官话没有对其进行改造。贵州人大多不懂这种语言。
湘东地区还保留着古汉语方言,只是语音略有变化,词汇相同。
汉族的古代地方语言有赣语、粤语、闽南语等多种语言。这些语言都属于中国地方语言,尤其是赣方言。湘东方言受楚文化影响较大,闽南语和粤语受百越民族语言影响较大。这些语言都属于受其他民族影响的汉语。
中国有没有受其他民族语言影响的古代纯汉语?
几乎没有!
今天的中国正在受到英语的影响。比如,很多人不再用这个词,而是叫它bye-bye。慢慢的,中国的古字“再见”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拜拜。
湘东至今还保留着汉族的古湘语。未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这些地方语言将会减少,最终消失。
湖南话确实杂,但乡镇之间说的话,人们也不是听不懂。这个有点夸张,可以扩大这个区域的范围。如果你在县与县之间说得很快,你不会明白,但如果你说得慢,听得仔细,你还是能明白的。
我的老家是株洲县王石湾(今禄口区龙川镇),与衡东湘潭接壤,三县交界。我们那里的口音和湘潭县的基本一样,属于同一语系。如果外地人听口音一样,本地人只要说话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据说我们的祖先是从湘潭县马家堰乡移民过来的,所以和湘潭县属于同宗同源。株洲市原属湘潭,后被分割。记得早些年,农村的老人修家谱,建祠堂。我们马家祠堂也建在湘潭县马家堰乡。据当时的传说,当时在台湾省的才真旺姆九出钱买了祠堂和族谱,说他为此事出了80万美元,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据后来的新闻报道,台湾省的才真旺姆是湘潭县人,他还有一个妹妹在湘潭县上中学。按马家谱的字代,他是我们祖辈的。因为株洲原属湘潭,人流频繁,发音基本一致。即使有一点点差异,两地的人交流起来也基本没有困难。
我们和衡东县是一条湘江为界,和衡东县的口音差别还挺大的。如果对方语速太快,双方不熟,那基本就是听外语了。王石湾乡湘江中段,有一个岛叫万州岛。他们的口音一半是我们这边的,一半是衡东的,也叫“嘉善腔”,受两边声音的影响,所以形成了独特的口音。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生产队一个小伙子的媳妇是衡东人,在这里生过孩子。活了很多年,她还是没改口音。大人小孩都把学习她的口音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是我学衡东话的时候,多年后派上了用场!
当时我已经在现在的单位上班了,去我们一个同事家玩,他家是南岳衡山。顺便去南岳衡山景区玩,用他们当地的口音“免门票”。那天我们去南岳山顶的时候,看了看门口。所有人都得买票才能进山,但我们也看到有人不要票。他们都带着地方口音说话。他们说的是“本地人要什么票?”用衡山的话说,就是“兵用餐,要不要门票?”于是我也发挥了自己的语言天赋,学着他们的口音说了这句话,这才保住了我的票。
我来自湖南的一个偏远农村。我们的方言真的很复杂。同一个县的人互相交流,有时候不得不重视,有时候又不理解。他们还互相询问,同一个镇上有很多方言,甚至一个村有好几种方言。小村街其实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房子。有两种方言,有时差别很大。一般以行政区划划分。也就是说,街道上半部属于贾县(镇),意思是贾县(镇)的方言;下半街属二县(镇)时,讲二县(镇)方言。我所在的镇在五个县市交界处,离哪个县市近,口音高离哪个县市近,但也不全是他们的口音。总而言之,口音好奇怪,不伦不类。当然,对方可能会觉得我们的口音很奇怪,不伦不类。和我自己一样,这两个镇的口音和同一个县的其他镇的口音差别很大,和邻近的四个县的口音差别不大。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沟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因为大家对彼此的方言都比较熟悉,有的人可以随便模仿很多县市的方言,有的可以惟妙惟肖,毫无破绽,当然也有一部分因为关键词语发音错误,在某地被认定为冒名顶替!边境地区经常用对方方言的怪字或者读音来开玩笑,互相调侃,非常搞笑!不应该相同的单词发音在方言中有时是相同的,普通话中相同的发音,只要字形不同,在方言中有时也是不同的。很多方言词在普通话里是找不到的。方言的表现力很强,远比普通话生动。由于非常熟练,用起来很快,比打机会枪还快。方言的区别,笔者发现一个与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关。很多地方从古至今的行政区域划分变化不大。比如,上层的人总是和上层交往,底层的人总是和底层交往。久而久之,上层的人和底层的人的方言就不一样了!如果恰恰是在某个村或者街道,那么这个村或者街道就会有两种方言。还有,写的字和河流流经的区域有关。笔者所在的两个镇,基本上一条河向东流入其他县,但我们的方言和流经地区的方言不相上下。但是,我们两个镇在山的反方向。其实其他村都是在一条河流过的区域,他们的河流向西南,跟我们的不一样,但是方言是有可比性的。可以得出结论,古人的活动与河流流经的地区有很大关系。回答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