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我这辈子能写出的最好的作品,可以作为我所有创作的结尾。”这部作品是作者晚年思想的最后闪光。“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是小说要揭示的主题。主人公圣地亚哥在茫茫大海中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塑造的“硬汉”形象的延续和发展。
1953年5月,《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海明威成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心理描写,情节与景物无与伦比的和谐,简洁的叙述,流畅的文笔,这些在艺术上早有评价,是它成为海明威叙事艺术瑰宝的原因之一。
《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只有两个人物,老人圣地亚哥和孩子马诺林。从表面上看,老人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并没有屈服。可以说,这是一首不败失败者的赞歌,彰显了海明威高超的叙事艺术,其中刻画的人物情感饱满,人物的心理描写与作品中的场景、景物自然融为一体。叙述简明扼要,文笔流畅清晰。
首先,小说开门见山,开头几笔就点明了整个故事:“他是一个老人,独自在湾流中的一条船上钓鱼。他已经走了84天了,一条鱼也没钓到。”在展示老人形象时,作者用了非常简洁的线描手法,大致勾勒出老人的外形:“老人后颈皱纹很深,看上去瘦削憔悴。他的脸两边有褐色的丘疹,是热带海面反射太阳光造成的肉瘤...除了眼睛,他身体的每个部分看起来都很老。那双眼睛,像大海一样蓝,快乐而不抑郁。”这是老人的青春。然后根据故事的发展,讲述了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的经历和他与马诺林的友谊,然后逐渐将故事展开。
其次,海明威借鉴西方现代派画家直觉的表现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绘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他生动地描写了圣地亚哥的行为。作者善于捕捉叙事对象的动作,如老人把鱼饵放入水中的那一段:“黎明前,他放下鱼饵,随波漂流。每一个鱼饵都是直挂的,钩柄插入粗鱼的鱼饵中,系紧,缝好,钩的凸出部分、弯曲部分和尖端都覆盖着新鲜的沙丁鱼...第三次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只觉得绳子的压力稍微放松了一点,于是用右手轻轻一拉,绳子像往常一样被拉紧了,但是他拉到拉断的边缘,绳子开始向内收缩。他把肩膀和头从绳子下面伸出来,开始轻轻地收绳子。他摆动双手,试图用身体和腿拉。老腿老肩随着绳子的摆动动作旋转。”作者对他和马诺林出海前如何准备,出海后如何观察海面上的鱼饵,鱼上钩后如何抓鱼,最后如何全力与鲨鱼搏斗,都做了非常准确详细的描述。写运动中的人,用线描的手法素描,把老人的具体动作写得清晰生动。
此外,作者在直接叙述中插入了叙述,其中交织着老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受。老人出海后不久,就梦见了他小时候见过的非洲的海滩、海峡和山脉。第二天,我想起了我曾经和一个大力士在码头上胜利的背景。他经常想起《狮子的梦》,想念马诺林,在茫茫大海中自言自语,这给他带来了力量和勇气。他有时会说起“杀鱼是一种罪过”,对受伤的左手感触颇深,比如:“这是什么手?”这些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往往结合得天衣无缝。以第三人称“他”的口吻描述老人的外貌、经历、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饱经风霜、坚强独立的硬汉形象。叙述者的人称不断变换——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交替使用,让单调的钓鱼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老人与海》非常注重关怀的完美和强烈的对比。这位老人独自住在海边一间简陋的小屋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携带工具,被儿女送出海。两天后,黎明时分,他独自驾着船回到了海边。孩子先来找他,整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时间、地点、人物、道具等方面形成了关怀的关系,有始有终,产生了完美的美感。同时,老人性格的坚强也在不断出海、抓马林鱼、斗鲨鱼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露出来。大马林鱼,凶猛的鲨鱼,它们强壮,为所欲为;老人年老体弱,独自面对强大的对手,对抗和冲突非常激烈。老人最后能打退所有进攻者,这种力量不能不让人佩服。这种弱者与强者之间的斗争,可以强化矛盾和冲突,更清晰地凸显主角的深层次。在本文中运用这样的借鉴和对比,有助于全面、集中地把握作品,具有很强的整体感。
于先生曾评价说,《老人与海》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为什么?因为这部作品中有一个“未知的结构”。什么是「未知结构」?即使看了这部作品,你也很难评价这个叫圣地亚哥的老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他奋力挣扎,抓到了一条非常巨大的鱼,但最后,他拉回来的是一具空骨架。他是赢家还是输家?海明威先生一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积累或寻找一种释放内心的方式。《老人与海》是他表达自己生活的方式。老人其实是他自己的符号。“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几乎可以算是海明威一生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