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题曲音乐论文

论《格萨尔》的说唱音乐艺术

第一,如何评价音乐在《格萨尔》说唱艺术中的作用

建国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许多专家学者的长期努力,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音乐作为这部史诗的主要艺术形式,其抢救、整理和研究却十分薄弱。

众所周知,内容在任何艺术作品中都起着主导作用,但形式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恰当而完美的艺术形式能够广泛而深刻地传播真善美的艺术内容,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社会效应。《格萨尔》的音乐在传播这部史诗的基本内容中起到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作用。

1、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果说《格萨尔》的基本内容是艺术的灵魂,那么音乐就是它的躯体或血肉,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格萨尔》文学歌词和音乐的音准风格、节奏律和结构格式,不难看出,它们都具有源于同一地域文化艺术的明显特征,即都是吸收和借鉴了西藏康区、牧区广为流传的民歌、牧歌、强盗歌的内容和形式而形成的,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他们不仅语调风格完全相同,而且每首歌词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两个字一拍,中间还有两个字一拍的三种节奏规则。同时都是八字一句四句的结构格式,可见音乐与史诗的渊源关系。唱一首昌都民歌中的藏语歌词《林中杜甫》

附图

门,第一个门叫做宗教门。我强盗不进这扇门,没有供品也不开门。“像这样的各种歌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显然,这和《格萨尔》中的任何一种歌词都是一模一样的。就《格萨尔》的说唱音乐而言,说唱音乐与民歌、牧歌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虽然没有直接吸收民歌、牧歌等音乐素材,但还是借鉴或吸收了这方面的其他传统民间音乐。例如,以昌都民歌《好酒当头》为例:

附图

下面是大岭战争中一个叫古诺的牧民唱的人物专用唱段——《随风放牧》:

附图

如果对上述两首歌曲的基本艺术风格、音阶旋转、调式调性、节奏形式等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不仅是同一地区的姊妹艺术,而且可以看出它们在艺术实践中的渊源关系。虽然这两首歌在结构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酒为好头》是一首比较原始的八个字一句的歌,而《牧歌与牧风》是一首八个字一句四句的歌,趋于完整的咏叹调。但二者之间的这种差异,恰恰说明了各自产生的历史年代和相互吸收借鉴的基本传承;音阶旋转和节奏形式的共同特征一目了然,尤其是调式和调性,都是同一首歌。在《格萨尔》说唱音乐的旋律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2.《格萨尔》丰富多彩的音乐对史诗内容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会问,“格萨尔音乐的丰富性是什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男人还是女人,人还是动物,也不管环境和感情的变化,不都是用那些有限的唱腔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根据史诗中的文字记载,格萨尔的声乐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但它在民间完全以原始的口头形式保存下来,无法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这就使它失去了许多唱腔。但是,普通大众中还是有很多类似的唱腔。从近代许多“中坎”(《格萨尔》说唱歌手)的说唱表演来看,为了讲述更多更长的史诗,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内容上,音乐唱腔的运用远远达不到对人物专用曲的基本要求,所以就出现了各种人物共用几个唱腔的情况,但这绝不是《格萨尔》音乐的真实情况。根据目前这部史诗的所有说唱记录来看,为了更好地塑造和表达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不仅在每一个关键唱段前都明确了唱段的标题,而且有些人物还对自己使用的唱段做了各种解释或赞美。比如霍尔岭之战,格萨尔王从羌塘回郭玲的时候,蓝隼在《致国王的咏叹调》中唱道:“我很想唱一首白色的六音歌,但是我嘴巴硬,唱不出来。我在用猎鹰六音歌唱家里发生的一切。”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比如《赛马之王》这本书,由56首咏叹调组成,其中36首是献给特定人物的主题曲;《霍林战争》一书由233首咏叹调组成,其中有46首咏叹调是献给具有特定人物的主题曲,等等。如果用这种方法统计《格萨尔》中所有的音乐唱腔,可以肯定《格萨尔》中的音乐唱腔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数量众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调群。《格萨尔》中简要说明了不同人物使用特殊标题歌曲的问题。如大岭大战中,凌国重要人物米琼唱道:“深明道是活佛歌,大@ ①九音是咒文歌;母老虎的吼声是官歌,吉祥八宝是僧歌;我唱喜鹊。”它反映了不同人物使用标题特殊歌曲的习惯。另外,随着剧情的变化,每个主角都有很多特定的片头唱腔,为了表达不同的感情,就变成了不同的种类。格萨尔王在《赛马王》和《霍林之战》中使用了数十种不同的人声,如《海上蜿蜒古鲁曲》、《金刚古鲁曲》等。,显示了人物的特殊地位。《万转情歌》、《一生不变歌》、《吉祥八宝歌》是表现人物爱情的歌曲。“呼天地”、“呼神箭”是用于祭祀的乐种;公开展示人物叙述实例的特殊种类的音乐有《缓流的河》、《缓流的聚流》和《高亢的流浪歌》。表达人物战斗激情的专用歌曲有《无敌金刚自鸣曲》、《威镇迪达曲》等。类似的情况在《格萨尔》的说唱艺术中随处可见。这些都充分表明,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或功能塑造了众多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内容增添了无比的光彩,对《格萨尔》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吐蕃时期民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比较研究。

《格萨尔》的说唱音乐是一部独特的“冠名”民族民间艺术说唱音乐艺术作品,这是它的特色之一。为了便于讨论,首先简要说明了标题音乐的基本含义以及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

纵观国内外民族音乐发展史,19世纪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中出现了“标题音乐”这一特殊名称,它是主要用来说明器乐作品内容的体裁名称之一。每一个乐章都有一个副标题——这些标题是为了提供或引导观众去探索它们的内在含义。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为例。第一乐章是《抵境而兴》,第二乐章是《溪边风景》,第四乐章是《雷雨》。

在藏族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中,虽然没有标题音乐作品,但仍有许多声乐作品用各种特殊的标题作为歌曲的具体名称来解释歌曲旋律的内容。比如《格萨尔》中出现的音乐标题名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关于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民族音乐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音乐是民族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换句话说,民乐是民乐的基础,民乐源于民乐。格萨尔音乐是一些人专门创作的民族说唱音乐。如果要问《格萨尔》这个音乐的具体称谓从何而来?只要对吐蕃时期的民族古典音乐和格萨尔音乐进行比较研究,就能找到答案。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30 ~ 797)是藏族文化空前发展的时期。根据西藏国王的记录,当散叶寺于787年建成时,从国王到他的臣民每个人都唱了一首歌,赤松德赞国王唱了“国王的欢乐之歌”...穆尼·赞帕王子演唱了《世界之光》,穆迪赞帕王子演唱了《雪狮骄傲》,女王们演唱了《绿松石叶子之歌》...莲花生大师演唱《威镇鬼之歌》...风华正茂的男人唱《九虎山叠歌》,年轻的女人唱《五彩花环歌》……”《五遗》还将当时表演的歌曲分为“四种妖人歌,13种领袖歌,和”。因此,藏族特有的标题音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的“咕噜”是吐蕃时期赞巴专用的一种诗艺。据记载,这种诗词配以音乐旋律,藏语称为“咕噜”,是藏族声乐经典歌曲之一。在格萨尔说唱音乐中,《海上蜿蜒古鲁曲》、《金刚古鲁曲》等唱法被视为格萨尔王特有的唱法,体现了藏族古典音乐与格萨尔音乐的传承关系。如连花生大师在寺落成典礼上演唱的《威镇鬼之歌》和皇后们演唱的《软翠绿叶之歌》,就与格萨尔王特别唱腔之一的《威镇俗之歌》和皇后祖姆特别唱腔之一的《杜甫六首》的基本形式和风格有关。可惜的是这些民族古典音乐旋律并没有流传到后世,以至于今天的人们听不到古代民族音乐优美的旋律。

三、《格萨尔》说唱音乐的艺术特征

《格萨尔》的说唱音乐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很强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且特别概括、简练。这说明它的作曲者有很深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用高度集中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能力。艺术应该用图像来表达内容,这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如果没有反映内容的形象,艺术本身就无法存在。《格萨尔》的说唱音乐在塑造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格萨尔王是这部史诗中的第一个英雄。如何以高度概括简洁的风格塑造这个英雄的基本形象?这对当时的作曲家来说是一个难题。而那些默默无闻的词曲作者,已经用最少的素材,全面、高度概括、重点突出地表达了最丰富的内容。比如,在格萨尔王的特殊唱腔中,每当他与敌人面对面作战时,就有几个唱腔,其中一个叫“无敌金刚自声歌”。这首歌的基本旋律是:

附图

这首歌虽然整体尺度不大,但简洁准确地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英雄形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它的丰富内容。首先,从基本节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作曲家为其精心设计了一个具有巨大推动力的节奏,为这次演唱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这四句的咏叹调中,每一句的第一拍节奏都极为突出,采用了弹性极强且独特的切分音节奏,并能爆发出闪光,使其仿佛在整个音乐的旋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满足说唱音乐的特殊需要,音乐旋律只在十度范围内特别流畅(@ ②-@ ③)。当整首歌以特定节拍的行军速度唱出时,音乐如排山倒海、吞噬山川般的气势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斗画卷,并借助音乐塑造出格萨尔王率领将士奋勇前进的高大艺术形象。这首著名的音乐咏叹调至今仍在流传。

其中一首女王Zum的特别唱腔深情,优美动听,被称为“杜甫六首”。这首歌属于《格萨尔》众多女性角色中最典型的唱腔之一,它的基本旋律是:

附图

藏族人认为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的季节。用《春日音乐》的旋律标题来形容或塑造温柔多情的Zum女王是非常合适的。每当人们听到这种晶莹剔透、熠熠生辉、深情款款、优美典雅的音乐旋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将其带入春天的美好意境,优美的音乐旋律深深打动人心。这是一种五音、羽音唱法,整首歌只在10度范围内演奏。其流畅朗朗上口的旋律,循环曲折,巧妙呼应的乐句,以及结尾音的变化和处理,让人感觉跌宕有序,展现了Zum光彩夺目、婀娜多姿的美好形象。

第四,抢救、整理、研究《格萨尔》音乐刻不容缓。

格萨尔说唱音乐作为一个庞大的旋律群体,在众多的藏族音乐种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衰落。主要原因如下:

1.虽然古代善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但由于当时没有能够恰当记录旋律的谱号或文字形式,许多珍贵的民族传统音乐无法流传下来。今天已经失传的吐蕃时期的很多古典音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格萨尔》的说唱音乐一直在普罗大众中口口相传,但咏叹调的名称也完好地出现在史诗中,其许多咏叹调曲调也逐渐失传。

2.西藏和平解放前,历代统治阶级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缺乏起码的保护意识,许多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始终处于自我毁灭的状态,这也是《格萨尔》音乐古为富今为穷的主要原因。

3.解放后,国内外各种新的文化艺术传入我区,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文化艺术的传入,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享受现代文化艺术生活的新一代藏族人对古老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下降,传统文化艺术“人死艺术亡”的情况更加严重。

根据以上情况,抢救音乐遗产刻不容缓。要抢救、整理和研究《格萨尔》的音乐,首先要做好音乐唱段的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抢救和研究,否则在史诗研究领域仍将处于特别薄弱的环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特别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采取了各种重大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史诗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这部史诗整体艺术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音乐抢救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领导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经费投入,缺乏专人负责管理。如果这个“三缺”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格萨尔音乐的抢救工作无疑是不可能的,也是一事无成的。

标签

根据我长期个人收集《格萨尔》说唱音乐的经验,结合对史诗中音乐的分析和研究,《格萨尔》音乐绝不是由几个曲调拼凑而成的,而是一种有特定称谓的传统说唱音乐,即一个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庞大的演唱群体,专门演唱人民歌曲和特殊歌曲。它吸收或借鉴了吐蕃时期的民族古典音乐,体现了藏族人民在音乐方面所赋予的特殊天赋和智慧。分析《格萨尔》的音乐可以看出,它始终利用音乐固有的特殊功能,塑造了众多人物的艺术形象,为史诗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继续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努力抢救、整理和研究史诗《格萨尔》的说唱音乐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