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和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和经验?
联邦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但战后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经济迅速发展,迅速回到强国行列。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措施和经验
一是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计划。从65438年到0978年,联邦德国开始实施职业基础教育年计划,即职业教育的第一年专门用于职业基础教育。职业基础教育是将220个职业划分为13个职业领域,使学生在某一职业领域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接受某一特定职业的专门培训奠定基础。
第二,为九年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在大学学习的年轻人提供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机会。双元制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工厂企业的实训中心接受实践训练。学校为每个接受双元制教育的青年与企业签订为期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合同。最后,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合格的工人证书,作为就业的依据。
联邦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将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挂钩,在学生就业前开展职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就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保障学生就业机会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从制度和教育机会上保障学生的就业机会。
(2)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措施和经验。
进入50年代后,日本经济逐渐复苏。随着日本普通高中的快速发展,高中毕业生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较为发达的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明显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日本文部省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可参考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是重视职业教育的作用。他们愿意在教育上花钱,并在智力开发上大量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日本还创造了“产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加强了学校和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保证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二战后德国的教育改革: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