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法律起源相关的故事?

【摘要】:罚佛及嗣,赏报天下。没有大食,也没有小罚。罪的嫌疑只有轻,功的嫌疑只有重。输了总比杀了人好。善生之德,顺乎民心,用之不犯。皋陶

法律根本不存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原始社会逐渐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取代了氏族社会代代相传的习惯。

在中国,郭沫若是研究法律起源的第一人。他在系统研究殷代所失甲骨、金石学和古籍的基础上,第一次把中国古代史放到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是当法律诞生时,老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时至今日,中国法律的起源仍仅限于一些传说和故事。皋陶的故事是最早的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中国早在古代就有法律。

尧禅被割让给舜,舜任命为士官,这个职位相当于后来的大理寺大臣和现代最高法院院长或司法部长。后来,舜退位给禹,但禹认为贤明正直,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不幸的是,在余冥想之前就去世了。为什么能成为禹的继承人?从下面皋陶和舜帝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一窥皋陶对部落人民生活稳定的贡献。

皋陶主要生活在舜禹时期。舜帝时期,华夏与苗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族内犯罪也频繁发生。那真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舜对说:“皋陶,现在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中原,内外强盗和杀人犯都有。如何看待我被任命为军士,带领部落抗击苗蛮,处理部落内部的犯罪?”

皋陶说:“我愿意为部落服务,但我太无知,无法承担如此重任。”

舜道:“不要紧。只要你记住以下魔法的原则和要求,你就能做出好的判断。应受墨、吐、宫、君五种刑罚处罚的犯人,应各司其职,但在执行刑罚时,应区别情况处理。犯小罪的要罚在元夜,犯大罪的要罚在市院,犯官罪的要罚在部落大堂,有见识的要罚在闹市。对被判处莫、莫、莫、龚、五种刑罚以下的,应当从宽处理。对于不忍心被惩罚的犯人,要根据远近流放。犯有重罪者将被流放到遥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犯有更严重罪行者将被流放到九州之外,犯有普通罪行者将被流放到千里之外。只要能看透细节,正确定罪量刑,就能说服罪犯。你现在明白了吗?”

皋陶回答:“嗯,我会遵循这些原则,尽我的责任。”

皋陶没有辜负舜的期望。在他担任大法官期间,他用一种神秘的动物来帮助他决定一个案件。只要皋陶遇到一个破不了的案子,他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如果他和嫌疑人对质,说明他有罪;如果你不碰嫌疑人,说明他是无辜的。依靠这一点,皋陶铁面无私,严格执行各种法律,做到罪、责、刑对等。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皋陶还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惩治世间的一切罪恶,使所有的罪犯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为整个部落的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法律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主要是因为氏族战争与法律的起源密切相关。中国自古就有“兵刑同”、“刑始于兵”的说法。所谓军刑相通,就是说在古人眼里,战争和刑罚或者刑法是一回事,本质上是一样的。所谓刑始于兵,就是说法律起源于古代的氏族战争。皋陶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

总之,通过皋陶的故事,我们可以相信中国法律起源于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