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大纲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大纲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命年:约654.38+0.7万年前;
3、生活条件:会制作工具,懂得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古人类。
第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京西南周口店古龙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3.身体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保留了类人猿的部分特征。
使用锻造的石头工具和棍子;(生产工具)
4.采集和狩猎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会用自然火,会救火;
5、社会组织:群居,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完整的直立人遗址。
第三,穴居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古龙山顶,距今约3万年;2.身体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制作工具:打磨掌握了钻光技术和打磨技术(骨针);4.概念:已经有审美概念了。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中国古代的农耕传说
(1)傅:撒网捕鱼,制造八卦;(2)神农:教人播种,品尝各种草药。
一、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生活在约6000年前他们居住的地区,黄河流域陕西Xi安的半地穴圆形房屋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干栏式房屋的生产工具,用磨制石器,制骨器,用磨制石器,如骨头;牛角(种植农作物)、原始畜牧业(养殖业)、原始手工业等原始农业制造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作陶器、玉器、乐器;刻衣服,种水稻,种谷子,养猪养狗;狩猎、捕鱼、养猪、养狗和水牛,懂得使用天然漆第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2.上升区:黄河、长江、淮河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的出现以及定居和研磨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貌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原貌复原图:(1)河姆渡原貌居民为什么要建干栏屋?
木渎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暖,既能通风防潮,又能防止蛇虫的危害。
(2)为什么半坡的原住民要建半地穴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冷,风沙大,住在半地穴房里,既能遮风挡雨,又能保暖。
(3)是什么决定了两种住房结构的不同,意味着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和谐发展,适应自然环境。
(4)有什么含义?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不同点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在长江流域;②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半坡人种植谷子,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建的房子不一样:半坡人住半地穴圆屋,河姆渡人住干栏房;④彩陶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相似之处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盛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晚期);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3)会盖房子,过定居生活;(4)全部使用石磨工具;(5)会使陶器产生影响。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了国家的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第三课古代传说1。炎黄联盟
1,汉泉之战:黄帝打败颜地,炎黄联盟成立。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击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民族逐渐形成,颜地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二,炎帝和黄帝的传奇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1,颜地的贡献:
(1)教人耕种土地,制作生产工具,种植粮食和蔬菜;(2)制造陶器,发明纺织品,烹煮食盐,教人们进行贸易和交换。(3)制作乐器和竖琴最早有图形、文字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造宫殿,做衣服,挖井,造船,教人炼铜,发明弓箭,指南针车。
3.黄帝时期:创造了文字,凌伦制造了旋律,李首先发明了算盘,而嫘祖擅长织布和缫丝。
三、尧、舜、禹的灭亡
1,退位制度的意义:把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的人。
2、举荐人才的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退位制度的本质: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选举,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禅让制”选出的领袖是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不进户,为治水建功立业。体现了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夏商周:早期国家的出现和社会变迁第四课早期国家的出现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于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2.“家是天下”的局面。国内和世界的形势都是从启蒙开始的。
齐继承父业,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公天下”的野心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首都废墟;二里头遗址;
5.死亡:桀残暴统治,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杀。
(2)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唐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殷,统治稳定。
3.死亡:商纣王残暴统治。约公元前1046年,王征服周,双方在木叶交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动动脑筋:为什么商汤灭夏,吴王伐?(1)x激起公愤。
(2)商汤和周武王赢得了民心,暴君除外。(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3)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濠江,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局,巩固疆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和贡献大小,将族人和豪杰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2)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纳贡,服从他的指挥。被封印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封地重新打包。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实质:周代社会等级制度确立。
(西周的社会阶层:周→诸侯→卿大夫→士)
(5)缺点:诸侯国独立性大。当诸侯国强大时,就会威胁到周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纷争。
3.灭绝:公元前841年,中国人发生在,公元前771年,在,西周被狗和戎族所杀。
(四)建立东周王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周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灭亡的。
这都是因为君主专制、无情、腐败,失去了民心。
(2)从夏商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助多,失道者助少。
★★★苍天之下,是王者之地吗?领导土地,是王者吗?-诗经★★★夏商周更替:
建立王朝的时间和灭都的时间是亡国之主夏颉,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阳城在公元前1046年于商之前数次迁都,盘庚迁都殷州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第五课青铜器和甲骨文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使用的生产工具有哪些?石器时代河姆渡和半坡时期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抛光/研磨的石头
夏商周时期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青铜器时代。参见COPPER AGE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晚期:青铜器出现,代表甘肃齐家文化遗址的铜镜。
②商周时期:
用途和作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功能从食物容器发展到了祭祀容器。②特点:青铜器种类多、数量多,制作技术高超。
1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3)代表:○
2四羊方尊(造型奇特);零
3李潺
2、高超的制造技术:(1)成分:铜、锡、铅;(2)方法:粘土型铸造。
二、甲骨文注释: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在龟甲、牛、羊等动物骨头上的文字。2.发现:1899年,人王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录内容:甲骨文的记录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控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文字,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2)证明中国的文字史始于商代。
第三,甲骨文造字的特点:
1,造字特点:运用象形、指法、会意、形声字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和王栋迁居洛邑,史称“东周”。2.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末期。(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末期。
名称春秋前770-476年前475-221年前奴隶制的历史特征崩溃:诸侯不再听命于皇帝,而皇帝依附于诸侯强大的封建制度:兼并战争更加频繁,规模更大,更加残酷,具有统一的社会特征?战争和纷争?春秋时期,霸权主导战国,兼并主导战国。
注:春秋是根据《鲁春秋》命名的。战国时期因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晚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精耕细作。2.手工业:规模扩张。
3.商业:商品交易市场和金属货币出现。
第二,皇室的衰落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的破坏,分封制的逐渐瓦解。2.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权力已经大大降低,已经无法控制诸侯;(2)诸侯不再服从王命,自行其是;
(3)诸侯停止定期向皇帝进贡,导致周王室财政困难。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诸侯国势力上升。他们争夺霸权,操纵政局,实际上取代了周的地位。
第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族群之间的矛盾也发展起来了。
2.事情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越也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3。影响(结果):
(1)负面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2)积极影响:
(1)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诸侯国的领土不断扩大,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2)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1)三族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2)田取代了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汉——东南、西北、中部2。社会形势:兼并战争。
(1)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兵力多,作战地域广,持续时间长。(2)战役:桂岭战役、马岭战役、长平战役。
(3)战争结果:魏、齐、赵、秦相继崛起,秦国成为繁荣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战国魏、赵、齐围攻魏救赵的典故,影响了魏、齐秦、赵三人砍灶。当东方六国变得强大时,他们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长平之战★★★春秋战国战争对比:春秋时期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时间短,规模小,兵力少。
战国时期吞并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的几十万军队,历时数月,死伤数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弱者,从而统一了中国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进行政治改革,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充实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目的:强兵,一个富裕的国家,赢得了吞并战争。
3.时间和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建立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世袭特权(这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也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守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匹多的人可以免徭役(国富)(3)统一计量。军事奖励军事功绩,授予有军事功绩者爵位,授予土地(军事实力)。5.作用:秦国国力大大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繁荣的诸侯国,为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和各诸侯国变法——中国建立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②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商鞅个人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以下品质:坚持真理,不怕困难,敢于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不怕为改革牺牲。
三、造福未来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都江堰建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由秦国蜀郡县令李冰主持修建。2.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组成。3.功能:防洪、灌溉、输水等。
4.影响力:(1)让成都平原成为沃土、天府之国;
(2)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世界水利方面的智慧。
历史学习方法
阅读史料
“阅读历史教科书”要求“阅读”目录、语录、文字、插图、资料、地图、语录、笔记、思考题、重大事件年表。第一,在了解各章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本章讲什么,讲哪些方面。其次,根据教材,分析总结每个方面的一些要点,以及每个要点包括哪些基础知识,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中的核心词和关键词,明确哪些是一定要记住的,画出来加强记忆。
注意历史年代
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多记忆多背诵,在语境中记忆一些历史时期。在学习一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该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要搞清楚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以便理解和记忆。多读课外历史书,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温故而知新,勤于思考
历史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要不断的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思考新的历史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记忆力,还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你在业余时间突然想起一个历史名词或者一个涉及历史的故事,你应该马上回忆课本上的知识,有可能的话追根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历史知识和课本上所描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把知识讲清楚,这也是对时间的充分利用。
整理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的琐碎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材中的大量史实进行梳理,简化为历史线索,从而建立主要知识的结构和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对试题的考察,摘抄或删减上面精彩的总结内容,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总体审查
历史是一个规律性强、线索清晰的知识网络。抓住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抓住重点,历史课的学习和总复习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课前预习
课前要把今天要讲的初中历史读一遍,让老师在讲课时跟上思路,加深印象。现在大部分教室都配有投影仪,老师用PPT讲课,所以进度会更快。课前不看,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专注于理解
历史学习要想多记,多记,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不会忘记。历史课和其他课一样,你必须注意听讲。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他们能理解课文内容,只要考前背一下就能应付。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虽然有些简单的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更复杂的内容是死记硬背不了的。有很多历史知识是必须要了解的,比如这些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影响等等。
背诵要点
历史是一门需要背诵的学科,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质、意义都需要我们去背诵。要想拿高分,必须在考试中写出详细准确的答案,所以背诵是关键。可以用一些记忆方法来帮助你背诵,比如:联想记忆法:将时间点与你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快速而持久;理解记忆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学会总结
想学好历史,就要学会总结。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对待分数。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分数中包含的背后的秘密。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一些相应的解答。
5.掌握答题技巧
想要学好初中历史,在历史考试中取得高分,就要掌握答题技巧。简答是最容易丢分的点,一定要看清题目。要结合材料,就要临摹材料,分析材料,结合所背的知识。有时候它的标题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光看这句话什么也看不出来。你要关联相关知识点,把这句话放进去。
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知识大纲相关文章;
★苏教版第七版上的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一册复习大纲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结构图。
★苏教版第七版历史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大纲
★历史苏教版第七版知识点讲解
★苏教版第七版历史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课本知识总结
★苏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册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