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1,国民参政会召开。民国二十七年(1938),六月中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还规定了战略方针。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线,保持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利用地形和工事,抵抗和消耗日军的一个又一个,以空间换取时间,最终改变敌攻我守的战局。
7月6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在武汉召开。大会庄严宣布:“中华民族将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动员一切人力物力。为了自卫和人性,这个恶毒的侵略者打了很久的仗。
2、日本的战略企图。1937 11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实际上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日军占领南京后,作为日军大本营的陆军部开始研究攻占汉口的战役,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暂时搁置。
1938四月初,日军大本营决定进行徐州会战的同时,也决定进行武汉会战。在制定徐州会战计划时,是“预见到了会战后的形势,考虑到了未来的武汉会战。”15年6月,日本帝国议会正式决定实施攻占武汉的战役。
二、武汉会战的意义
武汉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迫使日军停止战略进攻,但日本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日军在入侵武汉之前,企图通过强大的军事进攻,一举摧毁中国的抵抗。经过日军军民15个月的艰苦抵抗,日军伤亡近45万,军费近100亿日元,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武汉之战不仅使日军遭受了又一次战略上的失败,也成为日本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从此,中国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扩展数据:
战斗结果:
长江北岸,日军“在田家镇要塞攻防战中,阵亡287人(内官7人),受伤866人(内官15人),共计1150人,预计还会增加”。长江南岸,江西马头镇要塞,中国守军与敌人激战8昼夜,死伤惨重。
在富池口(今阳信富池镇),要塞与日军血战近10天,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最后无耻的侵华日军居然用毒气占领国军。
在大别山区,国军在富锦山高地顽强阻击日军,遭到敌人重创,死亡65438+万余人,日军平均每连减少到40人,营长级军官伤亡较多。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战。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军与日本空军作战7次,击毁日军飞机78架,击沉日军舰船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
中国海军也在长江上激战,在沿江要塞埋设水雷,架设海岸炮,击沉多艘日舰,有效延缓了日舰的沿江进攻,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
由于国军的顽强持续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直到10结束,才完成对武汉的东、南、北三面包围。但从抗战持久战的战略角度来看,国军并没有与敌作战,而是从武汉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武汉会战